2025-03-07

杜绝“去劳动关系化”行为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从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然而,一些平台企业通过签订“自由职业者服务协议”、将劳动者定义为“独立承包商”等方式,通过外包、众包等模式,模糊用工性质,规避劳动法约束,导致劳动者社保缺失、工伤赔偿难等问题频发。这种“去劳动关系化”行为,深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诟病,损害了劳动者权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加剧了社会矛盾。

诚然,企业是要追逐利益的,但平台通过算法控制配送时间、设置高抽成比例,使劳动者陷入“超长工时—收入微薄—风险自担”的恶性循环,其本质是资本逐利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之间的失衡,短期虽能降低企业成本,但长期来看,透支信用,失信于员工,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享发展成果”的精神内核不符。

早前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政策措施。但这一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步履维艰,进展缓慢。

在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更揭示了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基因。

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合规合法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近,京东、美团等企业相继宣布,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稳定的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医疗险。这一举措,在保障外卖骑手权益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全职骑手”的身份认定,明确了劳动关系,为劳动者提供了稳定的预期保障,使他们能更安心地从事工作;用工模式的改进,也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有利于促进全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超过8400万人,但纳入参保范围的只有约1038万人,仍存在社保覆盖率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与多方协同。

当民营企业以家国情怀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赋能、规则透明和生态共建,与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共享发展红利,这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芙蓉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