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刘桂芳

打好稳粮富农“组合拳”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刘小幸

刘桂芳(左)在村民家中收集春耕生产意见。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连日来,市人大代表、洞口县石柱镇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桂芳为村里的农业生产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我们村春耕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稳产增效,重点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33余公顷,同时抓好百香果、罗汉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粮经协同’发展。”刘桂芳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耕更加注重科学灌溉和精准施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作业和精细化管护,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为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只增不减”,作为洞口县双季稻示范基地的青山村打出组合拳:首先,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让村民充分了解种植双季稻的重要性和相关补贴政策,提高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其次,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积极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的品种,并采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再者,成立樟木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入股分红,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我们还与农业部门合作,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邀请专家为农户传授双季稻种植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刘桂芳补充道。

在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青山省级示范片,这里新修的机耕路、水渠等基础设施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田间,一幅高效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新画卷展现在眼前。刘桂芳算了一笔账:“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以后,村民告别了长期用肩挑用马驮的劳作模式,减轻了村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去年我村的粮食平均亩产提高了50公斤左右。”他指着连片的田垄说:“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农机下田更顺畅,村民种粮信心更足了!”

“以前我家的田分散零碎,田间道路狭窄,大型农机具进不去,灌溉排水也不方便。改造后,播种、施肥、插秧、收割的效率大幅提高。”青山村种粮大户林彰付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发挥的作用赞不绝口,并对今年的水稻种植信心满满。

在稳粮基础上,青山村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今年百香果的计划种植面积为2.67公顷,罗汉果为5.33公顷,药用百合为5.33公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刘桂芳不断更新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在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上找突破口,全力激发青山村产业发展新动能。2020年,青山村集体收入仅2000元。通过几年的努力和群众的支持,青山村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如今的青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的村集体收入预计可突破30余万元。”刘桂芳笑着说。

站在田埂上,刘桂芳望向成片的农田,信心满怀:“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我们将继续以高标准农田为依托,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壮大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的‘青山答卷’更加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