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市十七中

新起点上谋求新辉煌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李 超

“虽有过低迷,至今仍在爬坡上坎,但对于再创辉煌,我们矢志不渝。”说到学校的发展,市十七中党支部书记刘险夷的话语很是直白。

市区“工业街”,曾经是邵阳最热闹的地方。由十余所企业子弟学校合并而来的市十七中,最辉煌时有700余名学生。后来,随着企业改制、人口外流,市十七中生源锐减,最少时只有200余人。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底,我市启动市十七中重建项目,2023年初新校区正式启用。“这几年,我们秉承‘关注差异、激发潜能、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为办学宗旨,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回流明显。目前在校生710余人。”市十七中校长杨伟辉说,总结这几年较好的发展势头,可以概括为做深“党建+”、做强“育人+”、做透“素质+”三个方面。

市十七中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校党员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争当表率。该校党支部创新开展“党建+”活动,聚焦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清廉学校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新时代文明建设等主题,结合“家校共育”、教育质量提升、先锋示范等专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校风学风,积极营造“以事业为重,以教学为重,为学生未来负责,为学校的发展谋划”的氛围,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实“双培养”机制,大力实施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坚持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活动,通过评课、评教等活动进行岗位练兵,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在比赛中磨炼内功。同时,市十七中积极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承办市直教育系统课博会、教育集团校际教学比武,组织学科教师观摩学习、互学互进。2024年该校教师斩获各级奖项33项,其中个人奖项省级1人、市级7人、市直13人、校级12人。教学比武团体奖项3项,市级优秀组织单位1项,参与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市级示范课3项。

市十七中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不断拓展德育路径,丰富实践内容,广泛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强化活动育人,如举办“清明祭英烈”“爱国歌曲合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建制班合唱比赛、校运会,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弯腰行动”“文明礼仪月”等活动,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创办兴趣小组、学生社团,为学生学习特长、展示自我搭建平台;组建学生自治组织,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负家长信任,不负社会期待,十七中人将继续稳扎稳打、勇毅前行,争取早日建成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面对未来,刘险夷、杨伟辉满怀信心。

【学校名片】

市十七中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工业街厂区子弟学校,1989年由市教育局接管,正式更名为邵阳市第十七中学。2023年初,学校新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占地41亩,总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拥有标准化教室36间,以及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专业教室、计算机室、录播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阅览室、300米环形跑道、足球场、室内篮球场等功能场馆(室)。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学科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18人,市直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2人,一支以骨干教师为领军、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