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他特别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要立足本乡本土实际,打造特色农业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特色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石,要根据本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如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珍稀药材、生态养殖业等。要通过品牌化运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注重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打好地域文化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三次产业大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努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关键,要通过向上游拓展种子繁育、农资供应,向下游延伸物流配送、品牌营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要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话语权。要鼓励农产品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三产大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文化”等多种新业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
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乡村产业档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程度,推广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田环境的智能监测与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科技应用能力,造就一大批现代新农人。
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确保产业经营上规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农业农村工作时多次强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参与者。他指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同时,党委政府要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益。
要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培育产业增长新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主要业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产业带动作用。我们要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民宿、乡村体验游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等多种举措,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