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董晓辉 纪建强 周长峰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展望新年度时,强调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2024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他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任务,充分彰显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部署,引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要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需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高质量科技供给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重点领域和前沿方向实现重大突破。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顺利实施,多个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和基础软件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能。发展方式转变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继集中突破,并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渗透,经济发展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科技战线始终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污染防治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服务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民生福祉改善。

同时,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为我国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努力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成现实

新征程上,要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必须把握好重要经验,锚定主要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自觉强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制胜优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出问题导向,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坚持体系推进,做好科技创新的系统顶层设计,强化点面结合,以点上的突破带动科技创新能力系统提升。强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强劲动能。要鼓足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精气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把个人理想和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工作。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底气和勇气,树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在破解重大科技难题上担当作为,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敢打硬仗,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