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公司发布的一款名为DeepSeek-V3的开源AI大模型,性能不仅超越了大部分开源模型,甚至与全球知名的闭源模型如GPT-4o和Claude-3.5相媲美,令科技界惊叹不已。业内人士指出,DeepSeek的出现正在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格局,让个人和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使用该技术,并可能推动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改进他们的模型并降低价格。
近年来,各AI企业的大模型应用在市场里遍地开花。如上述GPT-4o、Claude-3.5系列;又如国内企业推出的Kimi-o1、豆包等。据Sensor Tower发布的《2024年AI应用市场洞察》显示,2024年1月至8月全球AI应用下载量同比增长26%,达22亿次,内购收入激增51%至20亿美元。
正当这些AI应用走入千家万户时,也有许多人因使用AI的方式不当,出现了被AI“掌控”的情况。笔者了解到,当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里,出现了大学生依赖AI写论文的现象。只需要将关键词输入AI应用,就能生成大纲、内容,再动手完善某些细节,一篇速成式论文就完成了,这让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还有,一部分社会人士也利用AI完成了诸如PPT制作、年终总结撰写之类的日常工作,他们对AI的依赖性与日俱增。此类过度使用AI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恐怕到时候会有不少人因停止思考与劳动而丧失学习、工作能力,变得事事离不开AI,最终反而变成AI的“奴隶”,社会的发展也会因此受阻。
AI由人类创造出来,如同锄头、锤子、镰刀一样,都是方便劳动的工具。一些人之所以没有合理使用AI工具,是因为缺乏自制力,以及对新生事物没有基本的判断力、抵抗力,才让AI超越了其基本的辅助属性。虽然AI是新生事物,但我们在接纳它的过程中,应始终持有理性的思考与严谨的态度,不能舍本逐末。
数千年来,人类因思考与劳动创造了诸多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催生出当今社会的繁荣景象。如果将一切都交给AI,那么人类的思想将如何进化?笔者建议,我们应将AI看作是便利学习、工作的辅助和服务工具,合理使用。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完善AI应用的监管制度,争取让AI更好地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