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住邵省政协委员发出邵阳“好声音”——

建言献策,助推邵阳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住邵省政协委员认真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彰显了为民履职的情怀与风采。现将他们的精彩发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依托武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新典范

“武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大量珍贵文物资源。如何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道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会主委刘承智提出了《关于依托武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强文物保护的建议》。

刘承智指出,武冈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文物保护与安全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刘承智提出了四项具体建议:支持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工作。当前,《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已纳入邵阳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计划,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确保通过审议并备案,为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在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建议省发改委在专项债券资金中给予古城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提供电力线路改造等项目的支持。支持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力争早日通过国家级评估,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推动古城修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品牌。

刘承智表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并行不悖,只有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才能真正实现武冈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健全农村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源泉。然而,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农民参与产业的积极性不足。”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邵阳县政协副主席肖湘森提出了《关于健全农村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护航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目前,农村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尤其在丘陵山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过度依赖自然条件,且农村产业普遍缺乏市场信息,存在扎堆现象,造成低价伤农的局面。”肖湘森分析道。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肖湘森提出:设立农村产业保险,政府通过“以奖代买”模式,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适合农村产业的保险产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风险问题;科学设立奖补标准,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和保险赔付体系,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将农业技术服务与保险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持,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支持邵阳加快电子玻璃产业发展助推湖南制造业腾飞

近年来,邵阳积极推进电子玻璃产业发展,力求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中国邵阳特种玻璃谷”。

“支持邵阳电子玻璃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湖南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助力产业链安全,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省政协委员、市工信局局长何志红提出,应该支持邵阳深度融入“强省会”战略,成立省电子玻璃产业联盟,推动省内蓝思科技、惠科等新型显示企业与彩虹、邵虹公司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电子玻璃产业省内配套率。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电子玻璃重大项目向邵阳转移,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产业链备份基地。此外,她还提出,要支持邵阳建设国家级电子玻璃工程实验室、邵虹公司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引导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省内高校与领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电子玻璃材料领域创建研发中试平台;引导国内外科创资源向邵阳集聚,抢占行业制高点。

赋能“她创力量”助推妇女创新创业工作

省政协委员、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淑亭表示,近年来,我省妇女创新创业工作成果显著。然而,当前妇女就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创业资金不足、信息与资源对接不畅、社会观念和家庭因素制约等,导致一些优质创新创业想法无法落地。

为此,杨淑亭提出:希望争取妇女创业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持续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政策宣传、解读,帮助妇女创业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政策资源,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建立一套完善的妇女创业培训体系,从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优化。”杨淑亭表示,培训内容应涵盖创业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实用性,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周末培训等。杨淑亭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妇女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开展家庭支持妇女创业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此外,杨淑亭还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牵头搭建妇女创业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创业信息,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法规、项目信息等,并及时更新。同时,在平台上建立资源对接功能,帮助妇女创业者与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者等建立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优化配套资金机制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高效落地

“省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推动我省民生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市县(区)两级配套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项目顺利推进的主要问题。”省政协委员、双清区副区长岳创业指出,2024年,全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24个项目中,8个项目提前完成目标任务,16个项目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民生实事得到了有效推进,百姓受益匪浅。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市县(区)两级配套资金成为制约项目建设、运营使用及后期维护的关键瓶颈。岳创业指出,市县(区)财政收入有限,部分民生项目因为配套资金不足,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压缩规模或降低标准。

为此,岳创业提出,首先应合理调整配套资金比例。根据市县(区)实际财政状况和项目需求,制定差异化的配套资金比例,特别是对于财政困难的市县(区),取消配套资金,减轻财政压力。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项目进展和资金需求,确保资金使用高效且灵活。其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议省级财政加大对市县(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充实民生实事项目的配套资金。此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缓解市县(区)资金压力。同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依据项目的实际效果、民众满意度等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