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隆回 相见村晚——邵阳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现场。 申兴刚 摄
2月2日,隆回县金石桥镇五罗村群众走组进院串户开展舞龙、耍狮等“非遗”庆新年文化活动。 陈甫春 摄
滩头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现场为年画点睛,正式开启现场活动。 申兴刚 摄
为观众赠送非遗红包的“财神爷”。 申兴刚 摄
老鼠娶亲现场表演。 申兴刚 摄
2月2日 ,农历正月初五,六都寨镇明德村举办第二十五届村晚,村民上台表演小品。 谭玉华 摄
1月25日 ,六都寨镇张家铺村举办第十三届村晚,农民“和乐团”演奏管弦乐《我爱你中国》。 欧阳先登 摄
1月23日下午,岩口镇马头山村第二届村晚,村民手舞锄头、镰刀表演情景剧《军民大生产》。 贺旭艳 摄
2021年10月,张家铺村农民“和乐团”参加湖南卫视《稻花香里说丰年》特别节目录制。 (张安兵 供图)
1月23日,南方小年日,在“中国年画之乡”隆回县滩头镇城东村,随着滩头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钟建桐为年画“门神”点睛,“早安隆回 相见村晚——邵阳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锣鼓喧天、龙狮欢腾的热闹气氛中盛大开启。
自2001年隆回县第一场村晚在六都寨镇星星村(现明德村)由村民自发举办,隆回村晚经县委、县政府引导和推动,已形成星火燎原般的文化现象,遍布隆回各个乡镇,见于春夏秋冬四季。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洪流中,隆回村晚现象正如点睛之笔,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当今中国对接世界的文化张力,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千年非遗,从乡村走向世界
本次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以“隆回民艺浓似酒 滩头年画艳如花”为主题,凸显了隆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非遗传承。隆回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手工抄纸技艺、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一齐惊艳亮相。
滩头镇的主干道上,各类题材的滩头年画作品被制作成路灯灯箱亮丽迎宾。主会场沐仙湖文化产业园,舞台背景设计成飞檐翘角的中式门,滩头年画“主角”门神尉迟恭和秦叔宝,以巨幅形象挺立场地两侧。宽阔的草坪上,一边是年货集市,展销农家腊肉、手工糍粑、山界红糖、龙牙百合等土特产;一边是非遗集市,有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等14个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产品展销和制作工艺展示及体验。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和当地村民一起,热热闹闹迎新年。
民艺巡演中,曾被鲁迅先生收藏的滩头年画作品《老鼠娶亲》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再现,惟妙惟肖,诙谐有趣;滩头年画人物形象“福禄寿喜财”人偶,穿梭于人群派发红包,送福送喜。舞台表演中,滩头年画传承人和外国友人、网络大V等一起表演情景歌舞《滩头年画》,还有身着花瑶挑花服装、唱起花瑶呜哇山歌的节目表演,以及特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潮汕《英歌舞》、江苏高邮《请茶歌》以及湖南省级非遗项目湘西保靖县《铜铃舞》。
非遗为村晚添彩,村晚为非遗升温。通过网络直播,非遗文化带着浓浓的年味,从滩头走向世界,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欣欣向荣。
滩头镇是全国72古镇之一,在隋朝时就已初具规模,曾因纸业的繁荣而获誉“南方纸都”。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继承于蔡伦的造纸术,清代、民国为鼎盛时期。滩头镇生产的手工抄制竹纸以及衍生出的色纸、香粉纸、祭祀纸等多个品类的纸品,远销云南、贵州、汉口,直至上海、香港以及东南亚。滩头镇曾拥有作坊1100多家,熟练工人2000多名,大批外地商人在这里经销纸业、开办纸庄。现在,滩头镇供抄纸用做原料的南竹面积达3万多公顷,生产的滩头竹纸主要提供给滩头木版年画用做底纸,年销量10万余张。国内一些图书馆、博物馆也陆续选用滩头竹纸作为古籍古字画修复、文物包装保护用纸。
滩头木版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印刷、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其色泽鲜艳,造型夸张,多以喜庆吉祥、消灾祈福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迎合了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滩头年画得到保护后,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位于滩头村的滩头木版年画技艺传习馆2022年正式开放,是滩头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传习馆一楼18间代表性商铺浓缩了明清时期滩头老街商铺风格布局,展现了明清时期滩头纸业发达时帮会、商行的落脚之地。二楼的展示厅主要用于滩头木版年画、手工抄纸、篪子、版印家谱、花纸、色纸、香粉纸等非遗作品的展示、交流和传统技艺的传承、研习。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滩头年画研究分会长期在传习馆进行日常创作,为游客展示非遗技艺。
被湖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湖南老字号”的百年老作坊滩头高腊梅年画作坊,现已经历了四代传承人,并在长沙开办年画传习所。高腊梅年画作坊通过与各中小学合作年画研学,创新推出滩头年画各种文创产品,联合各行业举办年画跨界活动,到全国各地展演,不断扩大年画的影响力。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还携作品到英国、波兰、捷克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让滩头年画走向国际,产生重要影响。
福美祥年画作坊的尹冬香、肖扬母女坚守在滩头传承非遗技艺,为这次活动精心准备了展销作品。她们既要照顾展区,又要参与节目演出,还要去滩头木版年画技艺传习馆接待来宾,忙得团团转。尹冬香高兴地说,她为今年春节设计的年画已经卖了1000多张,“这次村晚办得非常好,对滩头年画的传承和推广是一件大好事!”
目前,隆回共有非遗项目76项,代表性传承人95人,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名录体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非遗保护和传承,在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出日益明显的作用。
星星之火,乡村有文化才有希望
六都寨镇原星星村是隆回村晚的首办地,2017年星星村等5个村合并成明德村。作为本次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分会场,明德村举办了第二十五届春节联欢晚会,以村民们自导自演的各类节目展现“和美明德”带给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69岁的曾玉萍是隆回村晚的首办人,说起明德村坚持了25年的村晚越办越好,见证了村民在村晚熏陶下文化生活日益活跃,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进而推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村庄建设日新月异,她深感欣慰和骄傲,“当年创办村晚的初衷达到了。”
中国农村经历了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空巢、儿童留守,农闲时人们打牌、搓麻将消磨时光的阵痛。2000年,隆回县六都寨水库的灌区工程建设需要在星星村开挖隧洞建渠道。星星村想承包这项工程,但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在村的所有村民。他们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计算出工程需要多少土石方,需要多少劳动力。
村里很多人为此失眠了。这件事也深深刺痛了时任村医的曾玉萍,她和丈夫阳金堤讨论此事,一致觉得,“没有文化的村庄,没有前途。没有文化的家,也是没有希望的。”怎么破这个局?曾玉萍决定自己出资,带头办村晚,把村民聚起来,把文化兴起来。
先从大家族着手,曾玉萍动员了男女老少几十人参加。2001年正月初十晚上,星星村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与世纪同行”在曾玉萍家院子里简单而热烈地举办了。“大家唱的唱,跳的跳。有人讲故事,有人踩高跷,还有人蹦过来蹦过去玩游戏。没有钱,就每人发一支圆珠笔。”曾玉萍说。
第二年,为了把活动搞大一点,曾玉萍动员一家人全上阵。当过教师的父亲编写快板《星星村里喜事多》,母亲敲竹板,上台表演莲花落。10多岁的儿子当主持人。“我爱人不会唱戏,就演三句半,专门负责后面那半句。我呢,样样不晓得,但我有组织能力,他们都喜欢听说话。那我就搞健康演讲,讲健康是福、健康在我。”曾玉萍说。
在村里和县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星星村的村晚一年年坚持下来。每年正月初十办村晚的日子,成了全体村民共享欢乐的团圆日。以其热心付出和良好声望,2017年五村合并后,曾玉萍成为了明德村的妇联副主席,后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村后,原来没有参加过春晚的其他4个村积极筹备节目,2018年的春晚,全村6000多人都参与了进来。
在曾玉萍的带领下,村里不断改善春晚的举办条件,村里专门添置了灯光音响设备,修缮了礼堂。他们将村晚作为人才培养平台,所有节目自编自导自演,主持人也是从村里的年轻人中产生。为此,村里加强对村民的文化艺术培训,举办了广场舞、花鼓戏、铜管乐等各式各样的培训班。
村里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村民们白天忙农活,晚上学文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节目质量也越来越高。随着村晚凝聚力不断提升,全村好人好事的表彰、对老年人的慰问、对三好学生的表彰等内容也纳入其中,村晚成为全村老百姓比武献艺、学习榜样的年度盛会。
村晚带动了三八活动的开展。每个院落选一个妇女干部当组长,组织大家参加培训和演出,不会唱不会跳的,就做广播体操、学八段锦。她们积极参与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卫生家庭等评选活动,“比学赶超”,共同进步。以文艺团队为基础,村里发展了各种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敬老院送温暖等系列活动。
村晚也是孩子们锻炼成长的平台,并衍生出了每年都举行的演讲比赛。2024年演讲比赛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书香点亮人生”,参赛者最大的72岁,最小的5岁。配合比赛,他们还组织演讲培训,帮助孩子们提升综合素质,养成读书习惯。村里的农家书屋获评为全省优秀农家书屋。
“我们这些孩子随着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活动一起长大,一站一站往前走……”曾玉萍介绍道。2024年当上人民教师的阳亚杰,已经多次参加全省全国的演讲比赛,年前特意来看望曾玉萍并报喜。3年前,16岁的杨鲜艳因父母生病面临升学困难,村里利用“雨露计划”将她送往省里的艺术学校学湘剧。如今,她每年都回来参加村晚,为大家献上精彩演出。村里孩子们考上大学了,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曾玉萍,从萍姑姑喊到姑奶奶。
村晚催生了村里的文化产业。村里的文艺骨干组建了星乐团乐队,筹资购买了价值40多万元的大型流动演出车,不仅承担送戏下乡任务,参加各类公益演出,还通过红白喜事的演出活动和培训授课,挣得一份劳动收入。配合促产促销,他们编排节目《星星的橘子红了》,考虑留守儿童对父母的需要,他们编排节目《我要回家办个厂》……
小舞台释放大动能,文化振兴促进了明德村的全面振兴。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湖南省最美潇洒文化阵地等一系列荣誉。
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隆回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县委、县政府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因势利导成功打造“隆回村晚”和“早安隆回”两个文旅品牌,推动村晚“星星之火”在全县燎原。近10年来,全县已有400多个村办过“村晚”。
隆回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县财政投入2000余万元,带动基层或社会力量投入1亿多元,建成50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隆回因此跻身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县。县文化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联乡镇包村指导,举办全县铜管乐大赛、广场舞大赛、民间剧团专业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大对乡村文艺人才的挖掘、培养力度。各乡镇成立1230支文艺表演队、46个业余剧团,农村文艺骨干达1200余人。
为解决村晚经费,隆回县延续村民自发捐助的优良传统,并采取文化部门以奖代补和引导社会力量赞助的形式,提供有效保障。而事实上,很多村利用村晚筹集的资金,已经远超村晚开支,更多地用在了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上。
1月23日下午,岩口镇马头山村举办第二届村晚,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村民不断增长的捐款名单。今年春节前后,该镇共有7个村举办村晚,有的是首届,有的已举办多届。“我们不是为村晚而办村晚,每举办一场村晚,我们都要解决一项实事。”岩口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进城介绍道。
2021年以来,岩口镇将“四季村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实施。通过村民筹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爱心企业赞助一点的方式,村晚成为村级公益事业的输血平台。马头山村通过第一届村晚便募集爱心资金60余万元,解决了全村各院落主街道亮化问题,并对27个老幼病残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2万余元,为20名学生发放教育扶助金3万元。石坳村通过村晚募集爱心资金70余万元,三角村通过村晚募集资金30余万元,新坪村2023年募捐村晚资金6万元和音响一套……这些爱心资金用于硬化道路、美化村庄、教育发展、孝老爱幼、救急济困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和担当。
六都寨镇张家铺村是2025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该村农民“和乐团”曾登上过2015年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2017年央视《欢乐中国人》、2021年湖南卫视《稻花香里说丰年》、2022年央视《山村里的音乐课》等节目,令张家铺村名声大噪。有意思的是,村干部大多是和乐团的核心成员,他们上得台、下得田,能管村务,还能编导节目、组织整场村晚的演出。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安兵是“和乐团”的创始人。他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发现村里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村的老年人经常扎堆打牌、闲聊,时不时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为了改变村里的面貌,张安兵发挥所长,将村民们组织起来学管乐,并组织创办了一支铜管乐队“和乐团”,并从2011年开始筹办村晚。
和乐团的队伍不断壮大,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文艺爱好、丰富文化生活。村里相继组织了舞狮队、腰鼓队、舞蹈队、花鼓戏剧团等1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吸引200多人参加。凭借文艺特长,村民们不仅在每年村晚中精彩演出,还能通过“商演”增加收入,有的一年能挣两万元。
村民胡亮花以前跟着丈夫在外面做水泥工,“一有空就喜欢打牌”。加入和乐团后,她不再迷恋牌桌,而是把闲暇时间花在了训练、排练节目和跳广场舞上,“日子过得好开心啊,连气质都变了。”胡亮花说村里很多人跟她一样,改变很大。不仅如此,参加活动后,她的觉悟提高了,还当上了村纪检委员。
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建仁也是“和乐团”的元老,还把妻子带进来唱戏、表演小品。他和妻子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在外打了两年工,随后回到家乡发展农业,很多人不理解,说送出去读大学了还回来当农民。但袁建仁有着自己的情怀和梦想,“现在国家对农业很重视,回来发展不比外面差。虽然生活苦点,但心里还是比较甜,因为毕竟和父母、孩子在一起,还能为家乡做点事。”
袁建仁一直想带动村里经济发展,先是种烤烟,后又种莲藕、果树、药材,不断地在尝试。随着张家铺村的村晚声名远播,他发现,“我的梦想快要实现了。”2024年,他和村集体合伙种植了近3公顷水果南瓜。南瓜软糯香甜,口感很好,产量也高,而且是不需打农药的绿色食品。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他们注册了“张家铺村晚”商标。销售不成问题,张安兵联系到一家电商平台,对方表示一次性就要订购两万公斤。为此,他们决定2025年扩种,以提供技术、种子、化肥、包销售的形式,带动更多农户种植。
“现在村里文化生活活跃,大家对生活充满希望,干事创业更有干劲!”袁建仁黝黑的脸上已然可见丰收的喜悦。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隆回通过一场又一场村晚的举办,交出了人民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