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要熟了。”10月9日,新宁县安山乡车头村烤烟种植户李小红下班后和往常一样,走在自家的晚稻田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内心充满了宁静与满足。
李小红今年签订了10.5公顷的烤烟种植合同,目前烤烟已全部交售,收益还算可观。轮种的晚稻由于秧苗下田时间较晚,收割时间较其他种植户会推迟几天,好在天气不错,丰收近在眼前。
“干农业是会上瘾的。”虽然李小红是十里八乡备受称赞的致富“领头雁”,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蜕变正是接触农业后开始的。因为是村里的干部,在市县两级政府和烟草部门的鼓动下,李小红带头种起了烤烟,“在此之前,我几乎没干过田里的农活,种了烤烟以后,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越干越有劲头。这不,今年又轮种了13.33公顷的晚稻。”
“每天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打着赤脚去感受泥土的气息,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基层的工作很忙,水稻田却是李小红上下班的必经地。今年,李小红的儿子表达了要留在家乡从事农业的想法。李小红的内心是欢喜和支持的:一方面证明了自己在儿子眼中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农村产业发展有劲头,能够吸引年轻人。
李小红所在的车头村坐落于新宁县四大粮仓之一的安山乡“沙田垄”核心地带,耕地面积133.3公顷,实现了千亩农田连片。五月采摘烟叶,七月栽插秧苗,十月稻谷飘香,烟稻轮作是农人土里刨金的“黄金搭档”。市县两级政府和烟草部门大力推行“烟稻轮作”耕作制度,把“以烟稳粮、以烟促稻,打造烟稻生产双优基地”作为发展方向,“一亩田、三担烟、千斤粮、万元钱”的高质高效高端烟稻融合发展模式在车头村落地生根,既保证了“烟叶子”,也装满了“米袋子”。
近年来,围绕烟旅融合发展思路,该村还尝试从单纯的种植制度改革到全面系统的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打造了集烟稻参观区、美丽乡村庭院区、冻江河生态区、党建建设示范区、烟草文化展示区于一体的“烟稻公园”,吸引了不少游客。一幅“绿烟金穗映清流,廊桥东西千家欢”的和美画卷正在车头村徐徐展开。
“尤其是当下稻谷即将成熟的时节,每天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冻江河上的风雨桥修缮完工,又为车头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李小红介绍,在车头村,除了感受自然风光,还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产品,村里的豆腐坊采取“参观+体验+教育”模式,为游客搭建了一个可看、可学、可体验的实践平台;经过村集体大米加工厂加工的烟稻香米销售火爆,打响了车头村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