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进一群特殊儿童。他们像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爱跳舞的“唐宝宝”
一听到音乐就随节奏舞动、熟悉多种“网红舞蹈”的“唐宝宝”怡怡是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童康复科的常客。他上午到市特殊学校上课,下午来医院接受治疗。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10年。
“两三岁走路走不稳,经常摔跤,一听说要上特训课练走路和下蹲,他就哭。”沈女士说,“看着孩子摔倒我也很心痛,但还是要咬牙坚持让他做康复训练。”如今,怡怡已经能够正常走路,并且还在练习认字、写字。
说话间,只见怡怡找一旁的护士拿了一张白纸,一边看画册、涂鸦,一边“指挥”记者给他拍照。妈妈教他说“谢谢”,他也很认真地学。沈女士表示,这10年来,怡怡在语言方面有很大进步,渐渐能够与人正常沟通。“以前还不能完整地说一段话,今年表达能力也好了很多。”沈女士很欣慰。
“我最喜欢跳舞!”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怡怡,与其他孩子无异。他用颇有动感的舞步和稚嫩的小手带动妈妈和他一起翩翩起舞。“现在11岁能走能跳,说话也比较清晰,认知、感统、音乐各方面都有进步。”采访中,沈女士总是提起孩子的微小进步,却对自己放弃了在深圳打拼的事业轻描淡写,“只要我的孩子能够好好的,我就知足了。”
奋力奔跑的“铁锤”
在市特殊学校操场上,该校教师蒋老师正在对启智九班学生夏铁锤进行针对性训练。
夏铁锤患有先天性身体缺陷及智力障碍,在田径方面却展现出独特的天赋。他曾在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米、800米和1500米三个赛事上获得奖牌。谈及训练过程,蒋老师说:“田径运动训练很艰苦,对体能和身体各项要求比较严格。他的身体情况只能吃流食。”
每天和同学一起上课训练,是铁锤最快乐的时光,虽然累但乐在其中。铁锤选的特奥羽毛球课,训练强度比较大,经常累到他“跑路”。蒋老师介绍,羽毛球班不仅要训练球技,还要进行各项体能和力量训练,训练内容十分全面。对于他的“跑路”,老师们通常会选择“鼓励教育”,让他在训练中逐渐增强自信、激发潜能。
铁锤兴趣广泛,还肯吃苦,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也是家长眼里的省心孩子。“同龄特殊孩子大部分还需要接送,他却能够自主上下学。”蒋老师对他赞叹不已。
“我每天自己转两趟车上下学,有时没有赶上车还得走很长的路呢。”铁锤笑着说。
小小“学霸”伍安康
趁着做康复训练的空隙,8岁的康康读起了画册。
康康的爸爸伍先生介绍,孩子患有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左手不太灵活,双腿无法走路,但识字、写字,语言表达、逻辑能力等都没有问题。“他的智力水平挺高的,一首唐诗只要跟读两遍就会背诵。”伍先生说,康康平时爱好广泛,在家爱讲故事、玩成语接龙,时不时还和家人来场“头脑风暴”。
“我很喜欢交朋友,以前在幼儿园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上课。这次“六一”,我还会和医护人员一起表演节目,有独立诗朗诵,还有集体舞蹈。”康康说。
“他现在能慢慢地走,但是很慢,一推就倒。原本想等孩子腿脚康复后再上普校,所以上完幼儿园后,我们就没有上学了。”随着康康长大,原本一直陪护的妈妈无法承受他的体重,于是换爸爸陪护。“我们整个家庭接力,互相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康复努力。”伍先生说。
“康康记忆力很好,观察力强,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向上,也很懂礼貌。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航天员。腿脚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耽误孩子上学。看今年能不能给孩子找个普校上学,家里会有一个人全职在学校陪护。”一家人都将继续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