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身残志坚,他们书写奋斗人生!

记者 蒋维佳 石周鑫

以李琴(右一)为首的十余名学生正在练习武术。

范子盛(右一)写了一幅“上善若水”的毛笔字赠予记者。

正在工作的周夸香。

5月17日,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采访了3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残疾人士,聆听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

李琴:无声世界里的“武术梦”

夏日的阳光明媚炽热,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香樟味道。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以李琴为首的10余名学生正在练习武术。他们是一群年纪相仿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这些学生的年龄在15岁左右,李琴年纪大一点,今年17岁了。”该校校长陈赐莲说,他们听不见声音,只能看老师的手势进行武术训练。

陈赐莲介绍,学生们的训练周期很长,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要学一周,一整套动作学下来,大约需要一个月。对于这些“特殊”学生而言,学习武术是一件难事,能坚持下来靠的是他们的韧性与热爱。“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折翼’天使,用单纯善良的心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陈赐莲说。

记者在班主任岳姿汝的描述中得知,李琴的文化课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除了学习武术之外,她还在同步学习绘画。“在武术练习上,李琴是最能吃苦,练习最努力的。每次参加比赛,都安排她站在前排带队。”岳姿汝说。

谈及为什么喜欢武术,李琴说:“练习武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充满力量,就和武侠小说里面的世外高手一样。”李琴告诉记者,自己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武术老师,教学生打拳练操。“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差别?我会一直努力,最终我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李琴坚定地说。

周夸香:从“追光者”变成“发光者”

从上肢残疾的癌症康复人士,到解决当地“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的服饰厂老板,从“追光者”到“发光者”,周夸香花了16年的时间。“我的人生就是从不言败,不管再苦再累,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智博可人儿服饰厂位于北塔区田江街道丰江社区,截至目前,它已有16年建厂历史。上肢“轻微残疾”的周夸香是该厂的创始人。

2004年,在一次体检中,周夸香得知自己患上了乳腺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段艰难的“抗癌治癌”历程。终于在2008年,周夸香迎来了人生的转机,抗癌成功的她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了一间服饰厂,从此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

该服饰厂一直是当地政府十分关注的民生项目,周夸香克服各种困难,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汇报招聘“留守妇女”的相关事宜。目前,该厂共有10余名员工,她们有的是宝妈、有的是残疾人。周夸香鼓励她们到厂里来工作,按件计酬,实行弹性工作制。

周夸香说:“我了解她们的困境,我想要帮助这些留守妇女增加收入,让她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从厂子开办至今,实现‘妇女就近务工、挣钱看家两不误’一直是自己招聘员工的初衷。”如今,该厂是北塔区妇联授牌的“巾帼创业就业基地”。

范子盛:用文字丈量和拥抱世界

2010年,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作家范子盛,用近3年的时间,写出一本《道德经的光亮》温暖感动了无数读者。之后的时间里,他从未停止写作。他说:“写作滋养了我的心灵,身体的残缺没有使我灰心丧气,我要以文字为翅膀,用爱拥抱世界。”

今年,一本名为《金玉良言》的随想录正式出版。这本随想录中包涵着范子盛对人生的思考,对哲理的分析。书里写道:“我们活着的意义,便是为世人做一个活生生的见证,让人们知晓我们的生命是能够绽放万丈光芒的。”范子盛坐在轮椅上,无法自由行走,但他的文字他的思想通过媒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范子盛的母亲高美华告诉记者,家中的晚辈都以范子盛为“精神领袖”,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他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病痛的折磨,行动的不便,现实的困境,他都一一克服。身为母亲,看到他一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已经心满意足了。”

采访当天,范子盛写了一幅“上善若水”的毛笔字赠予记者。范子盛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尽管人生的苦难总是绕不开,但自爱与相爱能战胜一切苦难,从而赢得人生的自由。

--> 2024-05-21 记者 蒋维佳 石周鑫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63356.html 1 身残志坚,他们书写奋斗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