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小吃里的烟火气

杨 颖

在喧嚣的城市中,酒楼与盛宴总是显得如此精致而遥远。然而,我的心却常常被街边的小吃所牵动。它们如同城市的脉搏,跳动在每一个角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吃小吃,吃的是当地的烟火气,也是人情味儿。

我家附近有一条美食街,街两旁耸立着各种豪华餐厅,西餐、日料、海鲜自助……应有尽有。在这群富丽堂皇的酒店中,挤着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店铺,低低矮矮的,连块招牌都没有,只在窗户上用红色胶带贴了三个莲蓬大小的字:糯米藕。

周围的酒楼换了好几茬,这间小铺子却在此屹立了二十多年。女店主不过五十岁,为人实诚,从不缺斤少两,偷工减料,莲藕的每一孔里都塞了满满当当的糯米,汤汁里更是大把地撒着枸杞莲子和红枣。她人更勤快,炖藕从不用高压锅偷懒,而是靠文火将汤汁慢慢地熬进去,那甜味才会在有意无意间散发出来,又不会掩盖莲藕原有的清香,甜而不腻,软而不塌,汤汁清亮,软糯柔绵。

去年夏天我去买藕,店主并未热情招待我,而是让我稍等。我亲眼看着她用勺子将一节完好无损的藕按出裂缝,装进盒子,浇了满满的汤汁,盖紧盖子,送到正在门口扫地的环卫大爷手里。她将藕双手递过去,声音软糯,字字温柔:“王大爷,今天又有藕被炖裂了,不好卖的,您拿回去给外孙吃吧。”回来时,她冲我腼腆一笑,解释道:“老人的老伴和闺女都去世了,他自己带着八岁的外孙,不容易……”

我回头望向老人,老人的道谢声还在阳光中回荡,他小心地将藕放在三轮车前的竹筐里,又举起扫帚,卖力地把铺子前面的路扫了一遍又一遍,那佝偻的背影似乎比刚才轻快了许多。看啊,一道小吃的世界总是如此令人慰藉。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吃一碗小吃,也能看见一座城。

“走,甩碗米线克!”这是我在云南上学时,同学对我常说的一句话。云南的大街小巷里藏着各式各样的米线馆子,就连学校食堂都有十来个米线窗口。这些小馆子装修简单,滋味儿却十分浓烈。随便走进一家,就能看见厨房里架着一口大锅,里面翻滚着浓浓的高汤,食窗前摆满了各色浇头,过桥米线、小锅米线、松茸米线、豆花米线、卤米线……这些都是热乎的,暖心暖胃。若是到了夏天,米线也可凉拌而食,称凉米线,将焯熟的米线过几遍凉水,加上鸡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等,放上辣子酸醋和白糖,拌匀后吸溜一大口,鲜辣爽嫩,仿佛一口吃掉了云南的整个夏天。

那几年,我常和三五好友围坐在低矮的露天餐桌旁,一人捧着一碗米线,吃着说着,时而谈谈课业,时而聊聊八卦,悠然闲适,好不自在!真如那首民谣所唱:米线摊上好热闹,辣子酸醋加花椒。一堆阿妹吃米线,嘴巴辣得吹哨哨。

毕业近十年,我再没吃过米线,我总想着何时再回去一次,去甩一碗米线,并非单单为了它的味道,而是味蕾记住了那里的小吃,心也恋上那座城市,和那座城市里的一些人。

小吃不小,一代代人吃出来的小吃里,蕴藏着大大的世界。日升月落,晨起暮间,一道道小吃在袅袅炊烟中被端上简朴的摊子,人们放松地吃着唠着,演绎着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 2024-04-19 杨 颖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61973.html 1 小吃里的烟火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