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清明节大多是去郊外踏青,只有一次是跟着妈妈回老家祭祖。至今我还记得那次祭祖的经历。
那天一大早,并不像杜牧诗中所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是天朗气清。妈妈烧了许多菜,我嘴馋想吃一口,却遭到妈妈的阻止。她说这是拿去祭祖扫墓用的,不能吃。我只好咽了咽口水。妈妈准备好纸钱和香,将烧好的菜和水果一并放入篮子里,我们就出发了。去墓地只有一条路,那条路非常窄,窄到不能两个人并肩同行。路旁杨柳的枝条在春风里摇曳,凋谢的桃花伴随着河流漂向远方。走了好一段山路,我看到不远处有几棵青松。妈妈指了指那里,说:“到了!”
我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神情都变得严肃起来了。这里安葬着妈妈的奶奶——我的太婆婆。在墓碑前,我们先鞠了一躬。妈妈用纸巾轻轻地擦拭着布满灰尘的墓碑。供上带来的菜和水果后,又鞠了一躬。妈妈站在墓碑前默默地盯着前方。仿佛在追忆她和太婆婆在一起的时光。墓碑前香火袅袅,好像在向太婆婆诉说着妈妈对她的怀念。我静静地等在一旁,在心中默默地表达对太婆婆的哀思。
扫完墓,我们回家了。回想这次扫墓的经历,虽然我还小,很难体会到亲人逝去的痛苦,但是我对清明节祭祖、缅怀祖先这一风俗有了深刻的认识。
双清区高崇山中心完小1801班 徐梓淋
指导老师 彭兰南 包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