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唯有生死。入殓师,凭手中器械,为逝者留下最后的容貌,给生者一个安慰。4月2日,清明将至,记者走进邵阳市神龙殡仪馆,在生命与死亡的交界之地,与从业13年的入殓师谭亚荣进行了一次“生死”对话。
什么是入殓师?电影《入殓师》里这样温情回答:“死亡是一扇门,生命的结束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入殓师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许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入殓师最宝贵的就是一双手。谭亚荣凭借这双手,与死亡打了13年交道,为不计其数的逝者画上人生的句号。每当他挺直腰板,收起化妆用具,摘下一次性手套,又一个生命安详地同世界告别。
清洗、穿衣、清创、整容、化妆、入殓,这是谭亚荣多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遗容完整的死者,我会使用简单的化妆用品进行仪容整理,比如,女性会擦上粉底腮红、画眉毛、涂口红;男性则会刮干净胡子、用发胶固定发型。但非正常死亡的逝者遗容整理更加复杂。”谭亚荣介绍,一些因交通事故、溺水、疾病等去世的逝者,通常会出现五官变形,肢体残缺、“巨人观”、身体蜡黄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他则会按照家属要求,对照逝者生前照片,有针对性地“拼凑”肢体、调整五官、使用高覆盖力的戏曲油彩还原肤色等。
正常死亡的遗体进行遗容整理,通常只需要半小时,而非正常死亡的遗体进行仪容整理则需要六七个小时,且中途不能离开工作间。谭亚荣回忆,从业多年来,他遇到最复杂的情况是一名引爆身亡者。当他赶到现场时,逝者遗体全身被烧焦,面目全非,身体分裂成多块。当天的19时一直到次日5时,10个小时,他一直不间断对逝者遗体进行清洗、拼凑、缝合、化妆,终于让冰冷的遗体重现生机,体面离开。“逝者姐姐看到遗体复原后,激动地向我下跪表示感谢。”谭亚荣却说,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家属的一句谢谢,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除了让逝者带着美丽和安详离开,每当送走逝者时,我都会为他们深深鞠一躬,送他们最后一程,以示尊重。”
“以前也遭受过不少白眼、歧视,但都是‘小事’,习惯了。”谭亚荣说,有一次,他与搭档前往山上接遗体,在经过村民家门口时,村民不停地驱赶,禁止他们从此处过路。无奈,他们只能绕远路将遗体运回殡仪馆。在相亲时,谭亚荣也因为这个职业遭受了许多偏见,只要一提起在殡仪馆工作,相亲对象都“吓跑”了。谈起从事这项职业的代价,他总是面带笑容用几句话带过。
13年来,谭亚荣已见证不计其数的遗体。从几岁孩童到百岁老人,他们有的寿终正寝,有的英年早逝,他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殡仪馆其实是一所生命教育的课堂。珍惜生命,把握当下,是我最大的感悟。”谭亚荣说,没有人能逃过死亡。“常年经历生离死别,才会告诉自己要好好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家人、努力工作,这是这份工作赋予我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