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牢狱,凄凉的月影斑驳了冰凉的地面,四周的墙面全是时光留下的痕迹。铁窗前,他们站在光下……
刘思扬,一个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他原本家庭富裕吃穿不愁,可以去美国留学,前途一片光明。他却为了信仰,为了追求,放弃了原本拥有的一切。为了革命,他奉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毫无保留。
许云峰,受尽威胁拷打,在敌人费尽心机的宴席上,凭着坚强的意志,对任何花言巧语都说“不”。正是因为具有这坚强的意志力,他坚持在牢房中日日夜夜用手挖墙,挖得血肉模糊,只为了能帮同志们撤离。
成岗,身受重刑写下“我的自白书”时,怒吼着“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人壮志不屈”。
江姐,十指被竹签穿透,甚至在去刑场时仍视死如归。
这就是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也是他们心中怀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一种责任。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能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这就是《红岩》带给我的力量,也是党带给我们的力量。几乎绝望的结局却孕育着无限生机,让沉寂的夜迎来光明。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他们一直存在我的心中。
如今,我们也应该让这精神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它不仅是过去共产党员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作为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他还说,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我们生于和平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也没有浴血奋战过。我们是幸运儿,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勿忘国耻,敢于担当,时刻准备从先辈手中,稳稳地接过报国的“接力棒”前行。
《红岩》中的他们,历史中的他们,未来的我们。有这光的指引,才得以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
邵阳市第五中学481班 唐梓筝
指导老师 欧阳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