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

明月照人行

汪 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中秋夜,皓月当空,漫步在月光如霜的庭院中,寒鸦栖树,冷露沾湿了桂花,思绪在这清冷的月色里游荡,不由地怀想起故乡的中秋来。

八月中旬,家乡正是五谷收获的时节。乡亲们起早贪黑地站在田地里,摘棉花、打芝麻、拔花生。一片繁忙喜悦中,他们依旧不忘忙里抽闲,祭月庆丰收。

敲桂花,摘石榴,团团圆圆过中秋。外婆家的小院里种着两棵桂花树,每到中秋时节,外婆便会找来一块白布铺在树下,踮起脚来轻轻敲打桂花树。顷刻间,黄白的花儿像雪花飘落,满地沁人的花香弥漫在整个农家小院里。碎碎柔软的桂花,经过外婆的巧手,就变成了美味可口的桂花糕、桂花饼、桂花粥,从仲秋一直吃到冬至,香甜了我整个童年。

月到中秋分外明。全家老少其乐融融围坐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听外公讲“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神话传说。

如今的中秋夜,生活在异乡城市,推窗远眺,天边一面玉盘月,遥遥地镶嵌在漆黑的苍穹上。月华如水,倾洒房屋、树梢和街道上。远处仿佛飘来渺茫凄清的乡思调,温婉柔情地拍击着我的耳膜,顿然心中愁肠百结,伤感万千。举头望月,喃喃自问:乡关何处?

明月啊明月,亘古不变的明月,千百年来,已经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旅思怀乡”情感的载体。它不但高挂在朗朗深远的夜空中,而且一直行走于《诗经》、唐诗、宋词里,让文人诗客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意蕴中,时发感慨,提出诘问。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言简意赅地道出游子的失意和坎坷,流露一股浓浓的乡愁之情;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潇洒风流地与明月对饮,令人羡慕敬佩;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望月兴叹人生无常,引起无限伤怀惆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路漫漫,当遇波折、感伤无奈时,不妨抬头看看夜空,一轮明月正照着我们的旅途,慰藉我们的心灵。

--> 2023-10-17 汪 亭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52349.html 1 明月照人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