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邵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聚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夯实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进一步推动县、乡(镇)两级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推进属地履行领导责任、部门担起监管责任、企业负起主体责任,有效化解农村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交通安全的良好局面。
日前,邵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吴文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吴文平介绍,目前邵阳县交警在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巧抓源头治理,及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首先对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做好源头企业、车辆及驾驶员信息备案,对车况不符合安全规定,驾驶人不具备驾驶同等机动车车型资质的,一律不允许上路运营。其次还加强了路面隐患排查治理。
二是强化路面管控,积极开展系列集中整治行动。以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春季攻势”、夏季整治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国省道、农村、城市道路管控,严查货车超载、客车超员、工程运输车“野蛮驾驶”、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首先是充分利用媒体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典型案例曝光。今年以来,对全县未按规定佩戴头盔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曝光6期。其次是采取了悬挂交通安全宣传横幅,张帖交通事故挂图等措施,大造交通安全声势。最后还组织了民警深入辖区客货运企业、单位、学校进行走访,通过上交通安全宣传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今年上半年,该大队围绕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学生安全等,加大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对辖区重点路段、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排查、规划,更新了9个城区红绿灯的设置,在下花桥勒马坳、谷洲三联、下花桥五里、下花桥双联、黄亭市阳乌岭等地新建了6个区间测速,分别在塘渡口镇、五峰铺镇、黄亭市镇、九公桥镇、白仓镇、塘田市镇划设机动车停车位3320个,非机动车位188处,更新中心护栏1100米,新装交通标志667个。
吴文平介绍,邵阳县交警大队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上有三个亮点:一个是“路长制”,让邵阳县乡村公路有了专属“管家”;一个是“流动车管所”,送考下乡便民利民;一个是“美丽乡村行”,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在“路长制”方面,该大队今年以来坚持以“路长制”促“路长治”。目前,邵阳县参与“路长制”工作的县、乡、村三级管理员已经达到1700多人,对全县1614条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的乡村公路实现了全覆盖,解决了以往乡村公路“谁来管、管哪里、如何管”的问题,实现管养能力、资金投入、路产路权维护、路域生态环境等“六个提升”。
在“流动车管所”工作方面,该大队深入推进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措施落实落细,有效解决偏远乡镇农村群众考领摩托车驾驶证不便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摩托车驾驶人持证率,提升交管服务群众水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该大队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将车驾管业务延伸至乡镇,把“坐等管理”变为“上门服务”,为边远地区群众提供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考试等便民服务。今年来,该大队共组织开展摩托车“下乡送考”4次,共服务群众739人,出证606本。
在“美丽乡村行”宣传工作方面,该大队把目光聚焦农村,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通过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为美丽乡村送去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推动农村地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此外,民警、辅警还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结合辖区发生的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以及驾乘机动车不系安全带的典型事故案例,讲案情、找原因、论危害、谈后果,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守法意识,确保出行平安。
在农村交通安全大宣传大警示大教育集中行动中,邵阳县交警从进村入户到深入田间地头,从农村“大喇叭”到“拉家常”巡回宣讲,从“广场展台宣讲”到“交通安全夜间座谈会”,不断拓展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在为群众出行提供最贴心服务的同时,邵阳县交警还发放了印有交通安全知识标语的书签、交警样式的钥匙串、骑警样式的布娃娃等多种具有邵阳县特色的文创用品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让安全文明出行的意识“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