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1日

80万亩竹海碧波涌“富”

——绥宁县竹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

记 者 黄可乐 通讯员 黄 克 黄开龙

绥宁竹林

春分已过,天气转暖,绥宁80万亩南竹正迎来生长黄金期,竹农和竹制品企业正厉兵秣马,为开年后竹制品产业的第一波旺季忙碌着。

位于邵阳市西部的绥宁县,是30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也是全省4个竹产业建设示范县之一,曾有“三湘林业第一县”之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竹林的茂盛生长提供了土壤,但陡峭蜿蜒的山路,曾把这一方绿色的竹海与市场阻隔。近年来,随着“以竹代塑”成为潮流,绥宁县一次次把握机遇、突破逆境,推动着南竹产业节节攀升。

3月26日,记者穿过碧浪清溪,走进了竹海深处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南竹制品加工厂。

“废柴”逆袭

在绥宁县瓦屋塘镇,竹林成海。

“我们这屋前屋后都是竹子,长得可快了。以前,要么当做废柴烧掉,要么堆在院子里,有的甚至就那么往路边一扔,再也无人问津。”瓦屋塘镇瓦屋塘社区村民贺明亮笑呵呵地说,“没想到,现在这些竹子已经成了‘宝贝’。我们靠这些竹子、竹笋赚了钱。”

“这些南竹质密而有韧性,是上好的木质材料,当地人将竹子做成了农具和家具。这里的天然竹笋量大而质优。由此,绥宁衍生了一大批竹加工作坊。曾经身处深山无人知的绥宁南竹,逐渐闻名全国。”绥宁县竹产业办公室主任唐学军介绍。

曾与湘莲、黄花菜并称湖南省三大特产的“玉兰片”,就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竹笋干制品,也是瓦屋塘镇的特色农产品。该镇的保鲜笋产业也十分强势,年对外销售额一度达10000余吨。

最兴盛的时候,该镇持营业执照从事竹笋加工的个体户就有50余家。但好景不长,由于没有形成品牌,销量下滑,许多“玉兰片”从业者开始转行。

这是绥宁县南竹产业曲折发展的写照之一。

除了竹笋外,绥宁的竹筷、竹胶板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也十分发达。竹胶板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30%。但受生产成本高、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制约,竹筷行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竹胶板的生产线也逐渐没落。

直到2006年,当地政府引进湖南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集中箱板材生产基地,才正式开拓起当地竹制品的工业化之路。此后,一大批绥宁人返乡创业投身竹产业。

李正文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籍贯绥宁的李正文在深圳做竹筷外贸代理,心中萌发了回家乡做南竹加工的念头。2010年,他辞去深圳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绥宁注册公司,从事竹筷加工。通过两年的努力,将产品销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从2015年开始,我们公司研发的特殊加工工艺流程,可以保证处理后的南竹板材防虫蛀、不开裂、不变形,物理性能相当于中高档硬杂木。”李正文说。现在,他已是银山竹业负责人。

一代又一代的技术更迭,使得绥宁南竹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党的十八大以来,绥宁县更是聚焦百亿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提质、扩产、延链”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南竹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初步形成了以竹木复合利用为特色、出口型南竹产品为主打、科技创新为依托的南竹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该县共有竹制品加工企业、竹笋加工企业、竹碳加工企业75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

全县年加工南竹约1500万株,主要产品包括竹木复合板、竹西餐具、竹滑板、竹管道、竹筷、竹炭、竹粉等,实现年工业产值约18亿元,竹产业综合效益约30亿元。同时,竹笋年加工量达到2万吨。

“绥宁南竹从‘废柴’逆袭到今天的规模,是无数人共同奋斗的心血。”唐学军说道。

惊艳亮相

“你看,这块竹木复合的底板稳定性特别好,硬度可媲美钢材。”3月28日,在位于绥宁县袁家团工业园的邵阳佰龙竹木有限责任公司里,只见一根根竹茎被切割分片、蒸煮、碳化处理……这些本地南竹通过特殊工艺加工后的成品,可基本实现“以竹代钢”。

绥宁县佰龙竹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龙开学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生产的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十分走俏,目前正在赶制一批200万元的订单。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9000万元,就业170人,产品远销广州、深圳。

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应对全球禁塑、限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大有可为。

绥宁80万亩天然竹林,年年出笋,年年成竹,年年可伐,其优秀的资源优势急需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绥宁县委、县政府瞄准时机,将人力物力向南竹产业倾斜。

2022年,全县共完成竹林低改5万亩,丰产示范林培育1万亩;新修建竹林道路约800公里,维修竹林道路约200公里。目前全县竹林道路里程达到了3000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竹木运输交通网络。让一批转型的竹企业尝到了“甜头”。

2022年7月4日,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条竹缠绕管道生产线在绥宁正式投产,填补了湖南省生物质新型建材生产的空白,标志着绥宁县南竹产业从此迈开高质量发展步伐,惊艳亮相于全国竹产业舞台。

金色命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亩竹林就是金色命脉。如何让80万亩竹海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迸发生机?

绥宁县委、县政府巧下“引”“留”“送”三步棋。

2022年,该县先后到浙江安吉、益阳、福建、四川等地招商考察学习,招引3家竹企业来县洽谈投资,由县产业开发区进行落地对接。

“我们本来是在湖北开办九通竹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被绥宁丰富的竹资源所吸引。这里原材料丰富,而且现在交通较为通畅,是竹产业比较理想的选址地。”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李红杰说道。

2022年,绥宁全县竹产企业新增规模企业4家、新注册成立企业5家,新增小规模纳税企业转一般纳税企业5家,个体户转企业1家。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全县现有竹产企业78家,其中竹制品企业57家、竹碳企业13家、竹笋加工企业8家。绥宁县将所有竹业企业纳入县南竹产业发展中心服务范畴,享受“园区保姆式”服务。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绥宁县竹产业办公室主动为竹产业企业寻求金融支撑,积极协调各大银行,累计协助8家企业融资1200万元,推动建行绥宁支行成功向省建行批准南竹产业专项信贷产品。目前各银行都积极对接竹产企业,助力产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运输路网,2022年,绥宁县委、县政府先后赴益阳、长沙考察竹子下山设备,为企业运竹排忧解难。全县推动了以运输竹子为主的非法低速三轮货车专项整治,为南竹加工企业安全运竹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该县通过对接交流、与省林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搭建竹产业发展产学研平台等手段,不断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竹产业链条“扩圈提质”完善配套基础,为龙头竹产业“出圈出海”争取各方支持。

2022年,绥宁县新建、扩建笋竹加工企业10家,新建竹笋压榨房800间。绥宁的南竹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穿越80万亩竹海,可以预见,绥宁竹产业必然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 2023-03-31 记 者 黄可乐 通讯员 黄 克 黄开龙 ——绥宁县竹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42685.html 1 80万亩竹海碧波涌“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