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8日,新宁县林业部门对外发布,中国最小的两种鸟——红头长尾山雀和叉尾太阳鸟现身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崀山。
3月4日,新宁县林业局围绕崀山风景区108平方公里内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
“在第一站夫夷江畔,现场发现了众多的鸟类,有自带腮红的‘南方姑娘’红耳鹎,活泼胆大的大山雀,叫声悦耳的麻雀……”新宁县林业局生物保护股邓小祥介绍,“我们拍摄记录了很久,才在角落发现红头长尾山雀。”
邓小祥兴奋说:“当我举起相机的时候,它竟然主动飞近我,停留在一棵开花的梨树上,留下这珍贵的影像。”
3月5日,经过调查团仔细寻找,又发现这只头戴炫酷金属绿“小帽”、身着橄榄绿“衣裳”的林中精灵——叉尾太阳鸟。
权威资料《中国动物志》(鸟纲 第十三卷)显示,红头长尾山雀俗名小老虎,雄鸟的平均体重为6.4克,平均体长为99.8毫米,雌鸟的平均体重为5.7克,平均体长为97.5毫米,大小差不多成人拇指大小。而叉尾太阳鸟雄鸟的平均体重为6.2克,平均体长为103.2毫米,雌鸟的平均体重为6.3克,平均体长为98.3毫米,是雀形目太阳鸟科一种体型非常小而纤弱的鸟。它们的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专门用来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蜂鸟”。曾有研究资料记载,叉尾太阳鸟在1982年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小的鸟”。
“两种鸟的雄性、雌性,体重、体长各有不同,无法直观比较。单纯比较这两种鸟谁最小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相继被录入镜头,这是崀山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体现,也是崀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新宁县林业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南山国家公园崀山片区所在地的新宁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探索生态质量改善、生态价值转化的发展路径,先后成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此次在崀山发现中国最小的两种鸟,均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三有”动物,源自于崀山生态自然环境的明显改善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