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7日

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示》

我市5位传承人上榜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谭高荣

李赛俭(中)在2018年收徒传艺工程现场。

刘烈红在表演“岩鹰拳”器械——岩鹰耙。

蒋振西(左)在指导徒弟海岚(中)掌握蓝印花布的去仔工艺流程。

申桂桃在祁剧传统剧目《目连救母》中饰观音化身,获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田汉表演奖”。

图为沈燕希(左三)在与绣娘们一起研究挑花图案。

9月20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示》,拟推荐53人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市5位非遗传承人上榜,他们分别是,花鼓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赛俭、祁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桂桃、岩鹰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烈红、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蒋振西、花瑶挑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燕希。

沈燕希出生于1984年,母亲奉了妹是当地有名的挑花能手之一。她从小耳濡目染,9岁跟随母亲学习简单的挑花图案,14岁时便能挑制《老虎》《双狮图》等复杂的挑花作品。沈燕希的挑花技艺精湛,她所创作的《骏马图》《老鼠抬轿》等作品美轮美奂,画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近几年,沈燕希积极带徒授艺,将自己创新的腰带、围巾等饰品挑花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并在当地中小学校举办的花瑶挑花培训班上授课。2018年,她被评为花瑶挑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申桂桃现年57岁,国家一级演员,1985年进入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工作。从艺40年来,申桂桃继承创新祁剧表演艺术的精髓,在刻画不同人物性格上下功夫,把祁剧旦行的表演精粹融为一体,将丫头旦的俏皮乖巧、闺门旦的性情内敛、花旦的神情飘逸、青衣的哀怨悲楚集于一身,武旦绝技绝活突出,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震撼力。

她唱、念、做、打俱佳,在30多台祁剧剧目中塑造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专家的肯定,先后获得湖南省“芙蓉奖”“田汉表演奖”“优秀演员奖”“优秀指导奖”等荣誉。2018年,申桂桃被认定为祁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蒋振西今年73岁。1987年,蒋振西从邵阳县纺织印染厂下岗回到老家,在五峰铺老街租用门面开了一个杂货店,并用天井空地加工蓝印花布被面。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收蒋春林、谢排娥、张爱楚、海岚等12人为徒。受项目保护单位的委派,蒋振西担任湖南三力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蓝印花布生产基地技术指导,指导蓝印花布生产,并培养出30多位技术工人。

2010年初,为了克服纸质印版寿命短、制作难度大、图案不清晰的弊端,蒋振西对印版制作工艺进行改变,用现代pvc材料替代传统纸质材料,并使用激光进行雕刻,缩短了印版的制作时间,延长了印版的使用寿命。2008年,他被评为邵阳蓝印花布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969年,14岁的李赛俭考入邵阳市花鼓剧团(现为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花鼓戏名旦唐伟红亲授其技艺。在长达40年的演艺生涯中,李赛俭刻苦训练,文武兼备,主攻青衣、花旦,兼及嫂子旦、彩旦、武旦和反串小生。她主演过《桃李梅》《娇蛮公主》《牙痕记》《儿大女大》《磨豆腐》等70余个剧目,曾获评剧团最佳女主角、省市优秀表演奖、全省“优秀中年演员”等荣誉称号。

她不断探索,善于吸取京剧、梆子、湘剧、祁剧、汉剧等大戏剧种旦行表演艺术的长处,创新邵阳花鼓戏旦行唱腔、念白、水袖演绎的表演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传承人,李赛俭带了9个徒弟,致力于传承,让传统剧目获得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刘烈红今年79岁,出生于新宁县回龙寺镇下木山村,现任湖南武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国家八段拳师、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级非遗项目“岩鹰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1958年开始,刘烈红跟随师傅蒋兆鸿练习“岩鹰拳”,熟练掌握“岩鹰拳”的核心技能,并通过长期习练,不断传承发展,使4段82式“岩鹰拳”成为国内外知名特色拳种。

刘烈红一生致力于岩鹰拳的传承工作,自1963年开始,带徒授艺从未间断。1988年,他在新宁县创建了湘南武术馆(新宁县武术馆)。50多年来,刘烈红培养出万余名岩鹰拳弟子。弟子参加国内外各类武术比赛和观摩大会,凭借“岩鹰拳”拳法获国内外多项金、银大奖。

--> 2022-09-27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谭高荣 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示》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40847.html 1 我市5位传承人上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