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7日

避开脑卒中 从预防做起

记者 傅畅珺 通讯员 唐晓霞 舒建平

自2000年起,我国把每年9月定为“脑健康月”,每年的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逐渐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脑卒中”这一隐形杀手以其高速增长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成为中国成年人重要的致死和致残疾病。脑卒中可防可治,防大于治,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第二人民医院脑二科主任蒋新作。

蒋新作说,“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目前认为,预防是针对脑卒中的最好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此外还有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不良因素。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预防,这三级预防恰似三道防线,一级预防效果最大,也最重要,其针对对象是全社会的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发病前的预防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可干预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

防治高血压:预防措施包括坚持长期口服降压药物,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保持乐观情绪,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防治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心房颤动最为重要,可引起栓塞性脑卒中。预防措施主要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药物抗凝和血小板聚集。

防治血脂异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应强调以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血脂水平。

防治糖尿病: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病情控制情况有关。美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7.0mmol/L。对糖尿病病人应进行疾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应用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提倡戒烟,劝导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清淡,增加运动,防止过度劳累,老年人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注意天气变化,饮水充足,保持情绪平稳,定期体检等。

二级预防: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

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病人,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预防病因: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病因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中的所有措施。

抗血小板聚集:对于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病人,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IA):反复发作TIA的病人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风险极大,应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防止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管性痴呆发生率较高。卒中发生后早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相关药物,有助于防止痴呆的发生。

同时,高危因素患者应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增加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三级预防:治疗和干预以避免原发病的复发

三级预防是指对疾病造成的残疾,积极开展功能康复锻炼,同时有针对性、个体化开展治疗和干预以避免原发病的复发,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等,以尽快恢复患者缺损的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其中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致残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我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需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参与下循序渐进进行。

--> 2022-09-27 记者 傅畅珺 通讯员 唐晓霞 舒建平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40845.html 1 避开脑卒中 从预防做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