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大渡河、岷江和青衣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大约有26层楼那么高,耳朵更是有两人之高,光脚面就能围坐上百人。远远望去,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扶膝,让人一看就生敬畏之心。
可这么大的佛像又是怎么建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据说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处,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船行至此往往被颠覆,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唐代的海通禅师为减少水势,便招集人力物力修凿大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佛才得以修好。
这经过了几代人才修凿好的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被雨水侵蚀。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处看不出来。除此之外,衣领和衣纹等地方也有排水沟,这些精妙的水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的胸部、背侧两端也各有一个洞,但并未凿通。洞穴壁孔潮湿,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有约2米宽的浸水带。为什么当时的修建者不把它打通呢?这显然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大祥区百春园小学94班
曹景澎
指导老师 何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