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6日

最美“志愿红” 文明代言人

——我市志愿服务的文明成效

记 者 欧阳德珍 通讯员 赵智娅 王嫦娥

志愿者指导未成年人手工制作月饼。

志愿者上街清扫落叶。

文艺服务志愿者送戏进村。

环保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

每周五,邵阳城区随处可见“红马甲”在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文艺志愿者纷纷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场地,为老百姓送去喜闻乐见的公益文艺表演;在农村,“邵阳红”志愿者团队进村入户,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广大志愿者用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默默奉献迸发文明的“力量”,“代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铿锵步履。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现在,越来越多的邵阳人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 一道道流动的“志愿红”,成为邵阳大地上最美风景,让人们看到了千年古城新的精神风貌与文明底色——

志愿服务平台,紧贴群众

【文明镜头】

近年来,新邵县整合资源力量,成立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11支专业服务队,并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大祥区以“网络+网格”,打造志愿服务“大祥样板”,为城市基层网络治理和社会志愿服务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西外街社区,通过“网格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志愿者征集和志愿服务安排调度,社区已经拥有5个不同类别的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达300余人。

【创建步履】

我市通过整合资源,拓宽志愿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先后整合党建网格阵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媒体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成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平台,让志愿服务队伍“近在咫尺”“随处可见”,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站点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成效点击】

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25万人。其中,在湖南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超过76万人,志愿服务团队7267支,有志愿服务时长的人数超过49万。市区组建了理论宣讲、法制教育、卫生健康、党员先锋、教育助学支教、科学科普、邻里互助等16支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了红心林、大邵公益、义工联等4支社会志愿服务组织。

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

【文明镜头】

自7月旱情发生后,武冈市湾头桥镇组织党员、干部成立“助农志愿服务队”,投身抗旱一线,为群众整修灌溉渠道、引水灌溉农作物、运送生活用水等,累计出动志愿者8000多人次,有效缓解5万余亩农田的灌溉和8.1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8月28日,隆回县金石桥镇冷溪山村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日再次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对辖区内院落、村道、河流等区域的垃圾进行清理清运,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8月30日,北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联合北塔区司法局,在该区田江街道丰江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普法零距离”法律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接受居民的涉法问题咨询。

【创建步履】

近年来,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内容,持续拓展志愿服务平台,创新志愿服务方式,畅通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引导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在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成效点击】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市级指导、县级统筹、乡镇协调、村级推进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市12个县市区、202个乡镇(街道)、3636个村(社区)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队,在全市政法、民政、妇联、卫健、教育、环保、消防、交警、团委等部门和团体成立专业志愿服务组织,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8+N”全覆盖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服务项目,特色突出

【文明镜头】

每个周末,绥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就组织志愿者深入街道、农村,开展“美丽绥宁·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指导群众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加强“一约四会一队”建设,加大“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宣传。今年上半年,已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劝导18次,劝导人数834人,让美丽乡村处处吹拂文明新风。

每逢星期四,在大祥区婚姻登记处,由红心林志愿服务联合会与大祥区民政局开设的“婚姻缓冲区”开门迎客,志愿者们为准备离婚的当事人提供婚姻问题调解和辅导。几年来,已经成功帮助数千个即将解体的家庭重归于好。

【创建步履】

我市紧紧围绕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理论宣讲、疫情防控、法制教育等重点工作,持续提质打造“青春志愿”爱在社区、“让爱不再迁徙”“镜圆”“玖玖红”等系列具有邵阳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育出“宝庆大叔”“市民巡访团”等志愿服务品牌队伍。

【成效点击】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3.7万场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40.8万人,受益群众达到110万人。

志愿服务行动,形成风尚

【文明镜头】

市农业执法支队4名志愿者参加“心头常亮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各5小时;邵阳学院3名志愿者参加“喜迎二十大 理论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各3小时;邵阳市中医医院5名志愿者参加“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各4小时……每天在市志愿服务工作群,这样的志愿服务时长公示接连不断。

【创建步履】

近年来,我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自我教育、自我熏陶和自我践行的过程,坚持以全民参与创文志愿服务倡树文明新风,充分激发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热情、力量,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

【成效点击】

如今,在邵阳,“文明礼让排队”逐步成为市民的行动自觉,“文明餐桌行动”赢得全民响应积极参与,“公筷公勺”已成市民就餐新礼仪,文明礼俗在农村渐成新风尚……

时代需要志愿者精神,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志愿者,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涌动邵阳,绘就邵阳大地更温暖更美丽更幸福的风景。

--> 2022-09-06 记 者 欧阳德珍 通讯员 赵智娅 王嫦娥 ——我市志愿服务的文明成效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40718.html 1 最美“志愿红” 文明代言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