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这种药晚上吃一粒,不能多吃。”“王老,电热毯热了被窝以后,睡觉之前一定要关掉。”12月13日晚上,新宁县高桥镇敬老院院长廖飞像往常一样,走进老人们的房间,嘘寒问暖,细心叮嘱,时不时为老人掖掖被子。
有一种美丽叫坚守。这名“80后”女“当家”八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默默奉献的岗位上。
接过重任 传承奉献
廖飞的父亲是高桥镇敬老院原院长,母亲在敬老院帮助打理日常事务,照顾老人们的起居,而她则在新宁县氮肥厂上班。
日子原本平淡而幸福,然而,后来的一系列变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04年,氮肥厂改制,她下岗了。2013年,她母亲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抵抗力日益下降,身体极度虚弱。为了让母亲安心治病,让父亲好好照顾母亲,当年,廖飞主动接过父母的担子,成为高桥镇敬老院院长,承担起了照顾孤寡老人的重任。那一年,她才33岁。
敬老院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她还清楚地记得,上任第一天,她走进高桥镇敬老院,30位孤寡老人中,男的有27人,女的有3人。这些老人中有双目几近失明的,有半身瘫痪的,有患尿毒症的,有弱智残障的。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快80岁了,年龄最小的还不到40岁。他们无儿无女,有的甚至连旁系亲属都没有。有的身上散发着阵阵难闻的异味,有的懵懵懂懂望着她傻笑。她没有嫌弃,没有退缩,热情地走上前去,和老人们一一打招呼,介绍自己,说今后就由她来照顾大家的生活。从那一天开始,高桥镇敬老院有了一个年轻的当家人,而老人们迎来一个共同的“女儿”。
用心用情 悉心照料
陈贵注老人患痛风症多年。在平时的饮食上,廖飞特别注意避免让老人吃会增高尿酸、引发痛风的食物。有一年大年初一,陈老突然全身疼痛不能动弹,起不了床。廖飞判断是老人的痛风又犯了,于是赶紧找来备用药物,又喂老人喝白米粥,细心照顾到凌晨,老人终于可以下床走动了。此后,她给老人买了两个疗程的鹿茸针、维生素B12、胎盘组织液等药物,请隔壁诊所医生给老人治疗。
为缓解老人的症状,她四处打听治疗痛风的偏方。听说有一种草药能治痛风,她便上山挖来草药煨好给老人吃。经过廖飞的悉心照料,老人的病得到控制,没有复发。2021年9月,老人迎来70岁生日,廖飞将他的邻居、亲戚、朋友请来,买来蛋糕,在敬老院办了三桌酒席,为老人庆祝生日。
对敬老院的每位老人,廖飞都是同等对待,倾注了拳拳爱心和浓浓关怀。
今年78岁的刘叙杞老人,长年患有风湿病,两年前因风湿加重伴腰肌劳损,突然下半身瘫痪了。从医院回到敬老院后,廖飞每天都会细心地为老人擦澡翻身,预防褥疮,并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对他进行按摩、肌力训练等康复锻炼。廖飞的悉心照顾,竟然让刘老可以站起来了。
拳拳爱心 浓浓关怀
买菜做饭,铺床扫地,理发剪指甲,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洗澡、换洗衣服......敬老院的工作是琐碎的,而这就是廖飞的生活日常。每天一睁眼,她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准备什么吃的;每天一下床,她就要去各个房间看看老人们是否安然无恙。
每到换季,她都会提前了解天气变化,找来香菜、生姜、橘子皮、葱花、米酒等熬一锅开水,给每一位老人泡脚,再用酸辣椒、生姜、香菜、葱花开一锅汤给老人们喝,预防感冒。
每逢节日,她都按农村习俗给老人过节,元宵节甜酒煮汤圆、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中秋吃月饼、冬至包水饺,让老人们感受家的温馨。
虽然敬老院里还有3个工作人员,但他们也年纪大了,只能做些择菜、洗碗等轻活,大部分工作都得由她这个年轻人来做。有时,修水管、换灯泡、上房捡瓦补漏这些男人的活,她都自己做。老人们说:“只要看到小廖,我们就安心了。小廖不但是我们的当家人、主心骨,更是我们的‘好女儿’。”
一转眼,廖飞已在敬老院工作了8个年头。送别了一些老人,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孤寡老人。有人问她:你一个年轻人,不到外面去挣大钱,守着敬老院待遇这么低的工作,图什么?她说:“我父母都在敬老院工作过,我爸是老院长,院里的老人都是我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