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一项有情怀、有意义的事业。”
“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既是时代赋予我的崇高使命,也是适逢其时的人生精彩时刻。”
这是中国南方航空湖南公司驻新宁县安山乡大塘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熊劲松获得国家级荣誉后的感言。
3年来,在大塘村,他推动南航集团“航空引领、产业带动、教育固本、关爱救助、阳光扶贫”的特色扶贫模式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该村全部贫困户脱贫摘帽,并与十八洞村、沙洲村一起,荣获“湖南省脱贫攻坚样本典型村”称号。他三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航人的扶贫赞歌。
党建引领,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2018年,熊劲松刚到大塘村时看到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村组道路崎岖,村部低矮破旧,全村几无产业,集体收入为零,贫困户没什么事做,村“两委”班子、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熊劲松认为,要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必须要做到“靶心不散”“响鼓重锤”,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他们决定先强化阵地建设,多方引资,建成38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引领大塘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发挥好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合力。
驻村帮扶最为重要的是带出一帮人,大塘村才有未来。2018年以来,熊劲松带领大塘村党支部发展年轻积极分子3名,组织全村党员开展“齐心聚力建大塘”系列观摩学习活动4场,并抓好“大塘村青年电商突击队”建设,选派5名年轻党员参加培训20多场,培养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如今,大塘村“两委”班子成员成为稳定脱贫的“领头羊”,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基本打造完成。
扶贫扶智,传播科学技术和产业思维
3年来,熊劲松带领大塘村人参加普惠性农业技术培训,受训人次达到800多人次。该村举办种养技术、产业发展、电商物流、生活科学等农民课堂30多次,为全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懂科学”打下扎实基础。他带领全村党员、组长“走出大塘取真经”,去到油溪桥等国家级先进村观摩学习,帮助村民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驻村后,熊劲松提出“扶贫扶智,美好大塘村,未来在儿童”的教育扶贫理念。他策划开展了“梦想从大塘起航”“送文艺下乡”等系列活动5场,组织空乘、飞行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助学活动,600多名家长、学生受益。这一系列活动,为大塘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也让山里人看到了希望。
坚持航空引领,聚焦产业扶贫
驻村以来,熊劲松和工作队因地制宜,围绕“高山生态”和“产业升级”做文章,带领大塘村人走向市场、打造品牌。
该村先后成立5家平台农业公司、合作社、1个电商平台,建成千亩油茶林、几百亩高标准脐橙园,建设了扶贫工厂、稻谷加工基地,推进了全乡3000多亩生态水稻升级和统防统种,开展原材料加工、订单农业、生态产品升级。大塘农业产品已有4大类20多种,农副产品及深加工总产值过千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1个省市。大塘生态农业公司与周边几个村签订稻谷收购协议,带动周边村的农业生产。大塘村,已成为产业带头村。
在各级各类展销销售平台,“大塘村”牌优质农副产品均闪亮登场,销售火爆。特别是,该村借助各大平台和龙头企业,拓宽销售渠道。2020年9月,在国家832、百村优选和大塘村自有电商平台上,大塘村农产品当月销售400多万元,并创造了单日销售200万元的纪录。
完善基础设施,助推大塘蜕变
2年多来,熊劲松和工作队统筹资金600多万元,在大塘村新修16公里村道、林道,该村晴天灰、雨天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他们还统筹资金400多万元修建了自来水厂、水塘水圳、电排水渠,极大改变了过去的干旱状况,为全村百姓生产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投资200万元的南航连心桥建成通车,村民20多年的建桥梦想变为现实。村内的新学校、扶贫工厂、食品加工厂、冷冻速冻冷链、稻谷烘干加工中心等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
“村里来了南航工作队后,村里的变化一月一个样,一周一个样,一天一个样。”“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工作队做不到。”脱贫户黄大友、村民宋宛莲如是评价熊劲松和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