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消委组织共处理消费者投诉1.22万件,解决1.15万件,解决率达94.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52万元,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目前在老年人保健、餐饮、预付卡等方面存在的消费投诉热点、难点,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理性消费,谨防上当受骗。
警惕老年人听讲座受骗
有一段时间,市民小王很是纳闷,他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每天早晨起床后,便提着袋子出门,说是去听课,是有关养生的课。开始,小王没怎么注意,认为老人家注重养身不是什么坏事。后来,小王发现不对劲,父亲每天都拿回一些杯子、脸盆什么的,说是送的。再后来,父亲问他要一万五千元钱,说用来买一张包治百病的床垫。包治百病的床垫?小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于是跟着父亲去了那个卖床垫的地方一探缘由。到了那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骗局。
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近年来,保健品、医疗器械方面的投诉大多集中在老年人身上。现在,很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弱点,通过讲座授课等方式,打着免费体验、免费赠送、特价促销等幌子,向老年人销售质次价高的保健食品、床上用品、养生医疗器械等。因多数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不良商家便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心理,谎称“专家”,对老年人进行洗脑,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把简单的医疗器械说得神乎其神,造成患者花巨资买了一堆“废品”。
在此,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要谨慎对待那些以小礼品赠送作为诱饵的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等活动,这些都有可能是推销陷阱,如想购买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可先与家人商量。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到正规医院治疗,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具有治疗功效。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告诉家人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注重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不可忽视。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饮食安全,作了温馨提示。
拒绝“野味”。滥食野生动物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和伤害,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野生动物具有滋补功效”等说法,自觉摒弃不科学的饮食观念,坚决抵制“吃野味”等消费陋习。
远离“毒蘑菇”。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不能科学判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食用后存在中毒风险。市消费者委员会建议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对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要提高警惕,不购买、食用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要马上采取催吐措施,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使用“公筷公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病菌传播的重要渠道,家庭聚餐、朋友聚会时,“筷来箸往”为病菌扩散、疾病传播打开方便之门。因此,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自家用餐时,都请使用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的用餐方式。
理性“预付消费”
预付消费是一种“先储值付款后享有”的消费模式。随着这种“先付款后消费”新型消费模式的兴起,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消费隐患。
部分经营者推出的预付消费模式存在霸王条款,如“恕不退、不换、遗失不补”“商家保留最终解释权”等,以此限制消费者权益,减轻或逃避其应承担的责任;以消费额度不足、价格上涨、节假日等为理由,单方面取消优惠活动,并自行设定消费门槛,做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借用预付消费方式套取现金,然后卷钱关门,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因经营不善等原因,不少预付消费场所出现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地址等情形,不能继续提供服务,但并未提前告知消费者,也不积极开展善后工作。
在此,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接受预付消费时要理性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购买消费卡,不要盲目地因商家的优惠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成本及风险,保持理性消费。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及时拨打12315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