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神滩晚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助手
希望
乡村皮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20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皮影

薛雨青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牛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和道具的剪影,在油灯电灯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戏剧。

据史书记载,皮影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相传,公元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小时候,皮影戏是我们西北农村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记得,当时我们住的小山沟里,一到晚上,整个村庄和空旷的山野静得出奇,除了偶尔有几声狗叫和夜鸟的叫声外,就是呼呼的风声,人们最盼望的活动就是能看到皮影戏。

那时逢年过节或谁家有娶新娘、盖新房、老人祝寿等喜事,主人就要请皮影戏班来村里热热闹闹地演一场。那时山村还没装电灯,山路很陡,非常难走。老早,远远就可听到咚咚的锣鼓声。天刚擦黑,吃罢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汇聚到场院里,许多邻近村庄的人,也拿着小板凳早早赶来占座位,孩子们在场内嬉笑打闹。在场院的中间,用四根木棍撑着一张“亮子”(影窗布幕),在亮子后面点着煤油灯。

天终于完全黑下来了,演出也终于开始了,大人娃娃们都静了下来。这时候,演员们开始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大声地唱起了秦腔,同时乐器也叮叮哐哐响了起来。接着皮影紧贴屏幕摇来晃去,戏中人影的一举手一投足和花花绿绿的衣裳看得清清楚楚。一个个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皮影人儿,嬉笑怒骂,枪来箭往、上下翻飞,十分热闹。乡亲们看得眼花缭乱,忽而凝神屏息,忽而拍案大叫,一起跟着剧里的人物同悲同喜。据说,皮影的色彩与中国的五行学说相互对应,采用红、绿、黑、黄、白来表现影人。皮影中脸部的颜色处理寓意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如黑脸寓意刚正不阿,红脸寓意刚烈忠勇,绿脸多用于妖怪、强盗,寓意暴躁蛮横等等。

除了村庄里能看到皮影戏外,求神取雨或过庙会也能看到皮影戏。听老人们讲,大旱年间,为了给庄稼求得一场雨,就要给龙王爷唱皮影戏。白天演一本戏,晚上演一本戏。一台戏要唱三天,第一天自由唱,第二天唱还愿戏,唱《香山寺还愿》,最后一晚上要唱姜子牙封神戏。那时候,基本上每一个小村子一年四季都有庙会,有时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戏的盛况。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民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