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同心协力疫情防控,委员这样发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20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心协力疫情防控,委员这样发声

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周鹿鸣
 

疫情防控期间,市政协积极搜集社情民意信息,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得到了全国政协、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以下是几则委员的发声摘选。

蒋吉: 坚决打击滥食野味

把野生动物作为食品,公共健康风险巨大。建议:

领导干部带头不食野生动物,公务接待不准用野味,家庭和朋友聚会拒食野味。纪检部门对公务接待食用野味的要严肃查处,对滥食野味的干部要严肃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进行处分,对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要严肃查处,依法从重处理。在公职人员队伍中倡导不食野味,从源头上控制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滥食。

严格控制野生动物饲养。对人工繁育许可证的发放要慎重,严格标准,控制规模,对防疫措施不达标的坚决不发。同时加大检查和抽查力度,对防疫措施不达标、产品检疫不合格的企业要实行零容忍,坚决吊销许可证,对检疫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企业进行处罚,把好饲养关。

严厉打击非法贩卖野生动物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对从境外走私贩卖野生动物的要坚决剪断交易链,对团伙犯罪的要坚决打击摧毁。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养殖场“洗白”现象,即把野外捕获的动物放到有养殖许可证的场所短暂笼养然后进入市场。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应注销其许可证,依法惩处非法贸易,同时追究向此类养殖场发放人工繁育许可证机构的责任。

公布禁食的野生动物名录。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并未把所有的野生动物纳入保护范围,应考虑将保护范围扩展至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其他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组织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尽快公布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名录,并纳入《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范围。

周峥嵘: 要注意为基层减负

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反映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多头报表,一些决策不接地气,上级监督多,解决实际困难少等问题。建议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去。

统一数据报送渠道和口径。减少数据报表,需要报送的数据统一报表版本,归口防控指挥部或牵头单位统一管理,其他单位共享。

实事求是、灵活多变处理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一些决策、一些检查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在坚持原则、服务疫情防控需要的前提下特事特办。

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垂范,冲锋在防控第一线,切实解决基层实际困难,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层干部提供后勤保障。

简太英: 解决特诊病人住院后特诊待遇问题

我国特意为特诊病人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这是深入人心的惠民政策。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特诊病人住院报销医药费后必须取消当年特诊医药费免费待遇的尴尬问题。这就意味着特诊病人只要一住院,当年就不能再享受免费拿特诊药物,必须等到第二年重新办理后才可继续享受待遇。鉴于特诊病人生病住院是常态化,出院后还需长期服药治疗,为真正将惠民医疗政策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建议:

病人在住院期间需报销医疗费时,必须先去医保部门申请取消特诊,出院后再重新申请恢复。

规范医院为病人出院开取服用药量。规定一般病人出院开取服用药物最多为一个月用量,特殊情况例外。药物服用完后,就诊病人可以拿证明去医保部门恢复特诊病人的待遇,而不是等待第二年重新办理。

建立医院和医保部门之间的系统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实现取消和恢复特诊待遇状态的信息动态监管,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取消或恢复特诊待遇。既减少病人来回走动的辛苦,也减轻医保工作人员工作量。

刘 芬: 多措并举改进城乡医保筹资工作

近年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越来越难,逐渐成为基层的难事、基层干部的烦心事。究其原因,一是考核指标高,强制手段少,导致征缴难度大;二是缴费标准越来越高,群众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征缴难度加大;三是新的征缴体制出现了新的问题,导致征缴难度越来越大。建议:

稳定参保缴费标准。250元每人每年的标准三年内不要再增加,给参保群众吃个定心丸,减轻群众经济负担。

降低参保率考核指标,或是不下达参保率指标。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让医保参保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

完善参保缴费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参保缴费平台,参保人员信息和公安户籍信息相连通,让参保缴费信息能及时传输,居民参保缴费像买火车票一样简单快捷。

王 纶: 应对防控能力尽快补齐短板

面对突发性高传染病毒,应急方面所暴露的不足和缺陷让人深思,警示我们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建议:

加强防治防控,完善相关数据采集。要加强疫情的总结分析,为未来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模型参考。在加强救治防控的同时,采集一些必要的相关数据,如救治一例病人所需的资源和人员、居家隔离所需的生活资源、必要的服务性人员数量、应急救助中必需的管控人员数量、没有响应号召自行走动的人口数量等等。

建立应急报警,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企事单位、各部门、乡镇村社区都必须建立应急报警机制,有专人负责应急报警。各级相关部门在收到报警信息时,及时按自己的职责权限上报或做出应有的反映,有待确认的疑似信息可以按临时应急管理办法区域性地执行处置。在目前疫情防控阶段可以采取适当的应急报警演练,提高实际操控能力。

完善救助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国家、省、市、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医院建设必须有一定的应急救助床位,医用物资应按最长保质期限储备,确保应急需求。特别是人民军队,从应急抢险到防控救治必须有自身完善的应对策略。

利用数据平台,创建应急专用居民动态管理系统。应对随时发生的应急救助,必须创建应急专用居民动态管理系统,将居民的动态信息作为军事保密等级实行管控和数据分析,提高应对防控能力。

谢涵: 以综合施策应对疫情对全面脱贫的影响

疫情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较大扰动,对实现全面脱贫产生负面影响,亟需采取精准有效的政策予以应对。

由央行购买中央政府发行的长期国债,实施定向宽松的赤字财政政策。首先,国债融资专项用于“人力资本发展计划”,由政府采购各类紧缺的技能培训,推进贫困人口再就业工程。其次,允许贫困人口流入城市的地方政府适度发行专项债,定向用于贫困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服务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冲民间投资的下滑。近期也可出台“放开生育、补贴二胎”政策,并将在康复机构训练的残疾儿童等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以此刺激消费,稳定市场预期。

创设应变、托底、补短板的常效机制。中国经济转型仍是十四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农业和工业将释放大量简单技能的剩余劳动力。政府可创设国有的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从事补短板公共事业的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服务中心,吸收农村贫困剩余劳动力,并组织全社会资源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从事短板产业和事业的投资和生产。

以“全面小康年”为抓手,强化综合施策,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一是强化特殊贫困群体帮扶;二是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三是出台硬措施,扶持贫困人口创业增收。同时,继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突出防范扶贫领域风险,在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实现全面脱贫。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