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神滩晚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最好的礼物
音 乐
才到邵阳当宝庆
轻轻撩起岁月的水湄 (组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礼物

未 央
 

母亲今年七十五岁。虽然我参与到她生命里时,她已经二十四岁,但我依然坚信母亲这一辈子,一直昂扬地生活在激情燃烧的快乐岁月里。

且不说她十七八岁英姿飒爽,扛着锄头修桥筑路的风华岁月;不说她早出晚归,挑水担肥,在农村里耕田种地,风里来,雨里去,为儿为女操劳一辈子,辛苦忙碌而踏实的岁月;光是她开荒种地的这几年,就让我感受到她的幸福和快乐。

老家在双清区石桥乡白马田,那里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家的田和土基本上被征收了,母亲成了社区居民,每个月能领到一千多元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她一个人吃饭穿衣还是足够了。我暗暗庆幸,母亲在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后,能儿孙满堂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

不曾想,有一天我回去,发现母亲正在挖土开荒。她依着土圹边的地势,高高低低地开出了三块菜地,并在地势最低的地方挖了个蓄水池,摆出了大干农业的架式来。

我连忙劝阻她:一千多元钱足够养活你自己了。再说我们兄妹四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粗茶淡饭孝顺母亲的能力还是有的。我总希望母亲能不做农活,累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享享清福了。

可母亲说:人活着就要劳动,能吃能做就是最大的福气。

她说:一辈子做惯了,一天不做,心里慌。种点菜在屋面前,出门顺手摘起就是。买菜,要走好远,还没有这么新鲜放心。再说这也要买,那也要买,钱经得几下花。你们兄妹各有各的家,我不给你们添负担,你们回来还可以吃点小菜。

说来说去,理都在她那边,我是讲她不过,讲到最后,地还是要种的。

我知道,母亲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那一代人对土地的虔诚和眷恋,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骨子里。这样的虔诚和眷恋,也足以让我景仰。

人活着需要一种信念支撑着。挖土种菜,忙碌地活着,也许就是母亲认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孝之不如顺之。我上班之余,常跑回家为母亲挖土挑水担肥。母亲则筹划着东边种丝瓜,西边种白菜,屋后山边还喂了几十只鸡。

时常回家,地里的菜一年四季应接不暇。春天的豌豆,夏天的空心菜,秋天的南瓜,冬天的白菜……菜地里总是绿油油的,生机勃勃,逗人喜爱。母亲每天早上上菜地转转,锄一锄,给菜浇点水淋点肥。傍晚也到菜地转转,摘根丝瓜,扯几棵白菜。还时不时打电话给我:快回来摘菜,白菜可以吃了。电话声里掩不住她收获的喜悦。

在家里,她总是忙得团团转。有时,从地里割一筐空心菜,切碎喂她那几十只宝贝鸡;有时,捣鼓点剩饭剩菜去喂鸡。因为鸡在山边走动,喂的又是熟食,所以很受卖。卖一只鸡百几十元,母亲总能高兴好一阵子。

我每次回家,她都会从坛子里摸出几十个鸡蛋来,让我带回家给我女儿儿子吃。

“吃了好呢,记性好,读书狠,你们小时候也吃的。”

我希望母亲少做一点,够自己一个人吃就够了。

可母亲总停不下,她认为:活一天,就要做一天。生命不息,劳动不止。

种出菜,养出鸡,既改善了生活,又有成就,还锻炼了身体。

“你城里人不是跳舞锻炼身体么?我乡里人种菜劳动就是锻炼身体。我能种菜能劳动,饭都多吃一碗。”

母亲每次说起这样的话来,脸上总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就这样,忙碌的生活给了母亲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也传承给了我最好的礼物——勤劳。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