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重度贫困村——隆回县司门前镇永新村,村民们感叹“铁牛坪山都是坡、贫困落后难事多”。然而,经过两年多的扶贫攻坚,这里已变得道路通畅、民房漂亮、田园整洁。在海拔1250多米的铁牛坪山的深处,永新村的村民忘不了那位和蔼可亲的扶贫人,用坚定的脚步驱赶贫困,用辛勤的汗水实现群众的愿景。他,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罗文忠。
攻克“行路难” 加固11处悬空山路
2018年3月,罗文忠第一次走进海拔1250多米的铁牛坪山永新村时,坑洼坡陡的入村道路让他顿有“痛感”,十多处断崖令人惊叹。罗文忠边走边问,了解到这里路险坡陡弯道多,山上贫困群众多。这次受组织的派遣,“攻坚”的重担已经上肩。
“行路难”在永新村是第一难,十多处悬空道路“封锁”了新庄至永明这条唯一通向外界的出行之路。道路弯多不算啥,车辆可以开慢点,要是悬空道路不加固,路基一旦塌陷,村民出行时,生命财产就有极大的危险。罗文忠心急了,为有效排除道路安全隐患,必须尽快对悬空道路进行加固改造。为此,罗文忠立即写报告,跑部门,筹资金,终于在2018年底动工,将这条悬空道路当中的“险改宽”处用水泥硬化并加装护栏。
想方设法 为贫困户解忧
2018年7月,罗文忠在走访中了解到,杨征虎有两个小孩因没有户口无法上学,更不能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罗文忠想,祖辈的“苦”绝不可延续。他立即赶到杨家,耐心询问原因,多次联系当地派出所,跑遍县、市两级公安机关,于同年8月帮助杨家的2个小孩上好了户口,并将其纳入国家贫困人口开发系统,为杨家解决了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贫困户龙家有两女,因家境太过贫困,小女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外出两年多没与家人联系。龙家四处寻找无果,十分担忧。贫困可解,亲情难舍,罗文忠知情后,立即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通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龙家老人终于联系上了自己的小女儿,并通过电话告知女儿:在市交警支队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家已脱贫。在罗文忠的安排下,老人很快与女儿相见,泪如泉涌。
扶贫路上 舍小家顾大家
罗文忠81岁的父亲患有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先后6次住院,罗文忠因工作忙,每次都无法守在父亲身边。最严重的是2018年6月那次,医院建议家人放弃治疗,不知情的老父亲怕耽误儿子的工作,对他说:“我住在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没事,你不用担心。”罗文忠闻言落泪。
罗文忠2016年6月开始奔赴扶贫岗位,帮助隆回县造端村脱贫后,2018年3月又率队进驻永新村。刚到新的扶贫点,他就忙着走村串户熟悉情况。2018年10月,工作理顺后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他想休年假与妻子一起去看望在北京工作的女儿。买好车票即将启程的当晚,他接到一贫困户打来的电话,急需他去解决困难,他只得放弃休假连夜赶到村里。远方的女儿难以理解,身边的妻子茫然无语。回到村里,罗文忠又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这假一直到今年7月还没有休成。
扶贫工作离不开经常入户走访,因扶贫队驻地办公条件差,罗文忠吃饭、住宿都没有规律,常常是饼干充饥、井水解渴。妻子知道后,多次提出要去给他做饭,被他回绝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吃饭。
扶贫需实干 甩掉“帽子”才是理
在困难重重的扶贫工作面前,已有36年党龄的罗文忠深知,扶贫必须实干,甩掉贫困“帽”才是硬道理。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是基础,落实各项政策是关键。2018年7月27日,罗文忠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探索新的扶贫捷径,参照外地扶贫经验,他和战友们在村里成立了“隆回县育春养殖专业合作社”,截至今年7月,合作社已帮助全村85户贫困户成功对外销售成鸡4000多只,帮助291名贫困群众拓展了一条条新的致富路。预计今9月31日前,全村暂未脱贫的贫困户将全部告别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