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笔触,跌宕的情节,宏大的背景”。
4月初,旅居广东惠州邵阳籍作家周后运新书《开国将军袁也烈》签名赠书活动在绥宁县“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举行,众多读者对这部传记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周后运倾心为家乡走出来的袁也烈将军、蔡锷将军等著书立传,一部部新书出现在读者面前。翻开周后运的每一部书,细细品读每一个字,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扑面而来。
①为给老乡袁也烈一个交代
二十多年前,循着南下大潮的脚步,周后运从雪峰山下的洞口县黄桥镇来到了北回归线上的广东惠州,开启他人生和事业的起点,并在这里与开国将军、从雪峰山下走出的乡贤袁也烈将军结缘。
袁也烈也是我市洞口黄桥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被誉为“新中国革命的活化石”。袁也烈将军浓烈的桑梓之情,流溢于三湘四水。周后运利用学到的文史知识来研究袁也烈将军,觉得写老乡袁也烈是份沉甸甸的责任。
惠州是袁也烈将军1925年7月经聂荣臻介绍入党后的首战之城,后又紧跟惠州骄子叶挺、邓演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袁也烈将军不仅在惠州、广州、梅州、韶关留下深深足迹,在广东诸多场所、领域也留下他浴血奋战的身影。袁也烈被称为新中国资格最老的开国少将。他曾是毛泽东的学生,周恩来的同事,北伐的先锋,抗日的栋梁,抗日战争的猛将,中国海军和中国水产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袁也烈的一生,经历十分复杂,所走的革命路线十分曲折坎坷。
生活在惠州这片人文沃土上的周后运,总想着为袁也烈这位乡贤写点什么,为美丽的惠州增加一些历史记忆。2016年10月,周后运多次听到有关袁也烈的传奇故事,也经常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惠阳秋长叶挺将军纪念园。每次看到东征的遗迹,浏览关于袁也烈将军的图片和事迹介绍,就有一种莫名的震撼。周后运开始有意无意收集资料,随着对这位乡贤了解的加深,他创作一本关于袁也烈将军长篇小说的冲动也日渐强烈。他在参考了200多种资料后开始动笔。
为了写好袁也烈,周后运重走袁也烈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重温激情岁月,铭记往昔峥嵘,并与袁也烈将军的亲属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调研采访第一手资料,补证有关史料。对袁也烈生活较久的地方,进行认真的访谈和调研,形成了数以万字的调研提纲,渐渐地,袁也烈的形象在周后运的脑海中由文字走向鲜活。梳理完了读书笔记和调研提纲之后,创作长篇小说《开国将军袁也烈》的想法正式在他心中酝酿成形。
经过几年的努力,2018年11月,《开国将军袁也烈》终于出版发行,该书共46万字,分五大篇三十八章,巧妙地将袁也烈的成长,融入了中国革命大潮这一历史背景中,通过书写袁也烈光辉而传奇的一生,歌颂了革命精神。书中不仅有金戈铁马的战争历史,也有柔情万种的爱情,读起来十分感人。
抚摸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周后运轻轻说:这也算是给革命英烈,给自己作为袁也烈老乡的一个交代吧!
②捐赠新书传承红色文化
2018年底,周后运了解到,1930年10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率领红七军主力攻占绥宁县城(今寨市),设立了征战指挥所,一段革命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于2008年7月被绥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绥宁县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袁也烈曾任红七军第二十师第五十九团团长,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开国将军袁也烈诞辰120周年,周后运便决定在红七军战斗过的地方绥宁县寨市举办一次捐书活动,让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人们读到袁也烈的革命故事。
2019年4月8日,他千里迢迢将新出版的价值两万元的《开国将军袁也烈》新书运到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举办主题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开国将军袁也烈》捐赠仪式,将新书捐赠给寨市学校,并即兴为寨市学校师生和正在此地开展“重走红军路送医到基层”的绥宁县绿森林大药房员工讲述了袁也烈的革命故事。
③再现儒将蔡锷叱咤风云一生
周后运对家乡走出来的将军有着特殊的情结。
2010年1月,周后运著的《儒将蔡锷》和《护国将军蔡锷》分别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生动而又朴实的笔墨,真实地再现儒将蔡锷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一生。读罢让人爱不释卷,一代名将蔡锷的许多故事再次广为流传。
写传记难,写名人传记更难。周后运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只是缘于对蔡锷将军光辉人生的崇敬及同乡情结,才承担起撰写《儒将蔡锷》和《护国将军蔡锷》的使命。他不辞辛劳,远赴北京、上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采访考察,还请教过多位对蔡锷将军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搜集了不少历史资料。周后运“揣着文学梦想和思乡情怀”,一边务工,一边写作,为广泛查证蔡将军生平资料和传闻轶事而行万里路,历尽艰辛,足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远赴东瀛求证。他的目的很单纯:“为了弘扬湖湘文化及蔡锷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写护国将军蔡锷,他付出全部心血和积蓄,这两本书花了他6年时间,前后修改13次。
④为家乡明天更美好献计出力
旅居异乡,想着家乡,反哺桑梓。
为支持家乡发展,周后运常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2008年12月9日,为洞口籍近400名新兵捐赠文学作品价值10余万元,并勉励家乡人民子弟兵立志军营,建功立业。2012年11月,山门中学举行100周年校庆,为该校捐赠价值10万元的钱物,并先后为邵阳市中小学、文化站等场所捐赠各类书报近30万元。
周后运多次开展调研及文化交流活动,为振兴家乡出谋划策。2013年10月,周后运在惠州市大自然休闲山庄策划实施了《青春飞扬、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情系崀山诗词书法联谊座谈会。周后运为了配合家乡和宣传家乡的崀山,组织了20位文艺界名流现场作诗挥毫咏颂崀山,文艺界大家们现场挥毫留下了许多赞美崀山、情暖崀山的珍贵墨宝,作为一项文化成果奉献给家乡。2014年1月,周后运筹措500余万元,回到家乡洞口,创建了全国文艺家雪峰山创作基地,开设了农家书屋、书画创作室等,各种生活设施齐全,敞开式免费供乡亲们读书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