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古称“苗疆要区、楚南极边”。
百年湘菜,千年苗味,生在城步,食在城步,吃转四方之后,对舌尖上的城步自然感触至深。食而知味,这味既有食材之味,也有城步之味。
茶,非茶
生生不息的习俗流传
城步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峒茶、虫茶、青钱柳,长在深闺,独产苗乡,在湖南茶界享有盛誉,系第四纪冰川期古老茶种,亦被称为“湖南三位茶树原住民”。
虫茶有茶中“冬虫夏草”之称,是一种蛾虫将三叶海棠树叶啃吃后留下的虫屎。茶叶经过蛾虫身体的深加工,所含氨基酸和维C含量高于普通茶叶十余倍。几粒虫茶冲泡后,化作血红茶丝,异香扑鼻,还有降温清火、清洁血液之奇效,被奉为“茶精”。中国青钱柳,城步是原乡。青钱柳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形高大挺拔,枝叶美丽多姿,果实似串串铜钱,又名摇钱树。其叶入口咀嚼,回甘绵长,甜份为三萜皂苷,有“高血糖终结者”美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经加工揉制的苗乡青钱柳茶,茶汤金黄透亮,饮如甘泉上涌,是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温婉美丽的苗乡山寨,生长着漫山遍野的峒茶。茶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是湖南高端茶叶的黄金产区。湖南民歌经典《挑担茶叶上北京》,即发源于城步山歌腔调。在城步苗乡农家,呷饭喝茶,稀松平常之间,就品尝到大城市人们一辈子吃不到的茶中极品。
无论海角天涯,你与城步的距离只相隔一碗油茶。在城步,不知是否还有一种食物,比油茶更能代表城步特色。一碗油茶,数千年来,牢牢抓住了城步人的胃,让城步人欲罢不能,生生不息。一碗油茶,一种文化,一种性格,一种传承,奔流在城步人的血脉里,生长进城步人的基因里,绽放在城步人的爱情里,镌刻在城步人的历史里。不喝油茶不知城步礼节。苗家人以茶待客,进门四碗茶,无茶不成礼,无酒不成席。在每一个城步人的记忆深处,油茶的味道,就是乡村的味道,就是人生的味道。如今,城步油茶已成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碗油茶自此有了高贵身份。但不论时光变迁,沧海桑田,油茶始终质朴如一。
食,非食
一方水土的舌尖乡愁
城步境内山地广阔、河川纵横,林产水产资源异常丰富。这里的山民只需稍稍上山下河一转,便可轻松采来各种食材。秋后,正是林下松萝菌疯长季节。这种精灵般的菌子,是大山对山民的厚赐,绿色天然无污染,是大城市餐桌上奢侈的食物。在汤菜中,松萝菌是绝对的主角。一大碗汤中,配上十来朵松萝菌,那种鲜香就会弥散开来。冬笋是城步的大宗出产。剥开笋壳,就会显现出嫩白肥硕的笋肉。配腊菜,吸收油脂,冲淡咸味,吃起来肥而不腻;配荤菜,荤素搭配,甜净清爽。松萝菌、冬笋,这两种大城市珍贵食材,在城步苗乡却是家常小菜,这种舌尖上的感受丝毫不比大城市逊色。
开门见山,出门爬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实地反映了城步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在县境西南的长安营乡溪流中,生长着一种长不大的小鱼,宽不过两指,重不过一两。晒干后,当地称“条巴干”。湍急的溪流,清冷的水质,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口感独特的长安鱼。鱼儿要适应水的流速,必须不停向上游动,否则就被冲至下游。就使得鱼肌特别发达,肉质特别劲道。长安鱼却可一瓣瓣剔下来吃,夹入一小瓣细品,那种美味由舌尖导入,那极致的口感就会慢慢升腾。
腊肉是城步的招牌菜。在城步苗乡,看家境富不富,不以钱财别墅来衡量,看的是炕头腊肉的多与少。腊肉越多,则表明哪家日子过得越殷实。腊肉是时间的味道,城步腊肉也承载了苗乡人民对于美食的印象,数千年来,不变的是对腊肉醇香厚味的怀念。苗乡腊肉源自野菜苞谷喂大的土猪,经过盐的浸透和柴火熏烤,在时间的历炼下完成华丽转身。烘腊肉,急不得,没有数月时间,肉里水气不会干,香气也就出不来。炕上腊肉,漆黑如锅底,有“黑武器”之称。然经洗净,它的精美质地就会呈现出来,肥肉透亮,精肉深红,吃起来精肉贼香,肥肉油滋滋却不腻。
城步饮食不讲究精细刀功和精美烹饪,注重食材的天然和原味。“土”菜最为有名。土鸡就是一例。鸡是林间生态放养,吃草籽和小虫长大。这种鸡肉紧骨香,炖汤时,不须加任何配料,那种浓郁清香就会扑鼻而来,吃口鲜嫩,诱惑无比。“野”味是城步特色之一。城步水生鳅鳝鱼鳖,山藏飞禽走兽。山区人家,男人大都是猎户出身,信奉神秘的梅山神,进山常不会空手而归。
城步饮食,一如苗家人性格——热情率性、浓情血性、彪憨蛮性,低调务实不争名,血性韧劲有包容,共同塑造了城步血与火的历史和苗族咸香苦辣的生活。
宴,非宴
情礼味文的完美呈现
源远流长的苗族文化,孕育出神奇多彩的苗族饮食,形成了咸辣、香鲜、软嫩、味厚的饮食特点。宴,是烹饪的极致。城步苗族热情好客,当有朋友新至,必好酒好菜相待。每逢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起屋上梁、生日考学等,也必摆筵宴请亲朋好友。苗家宴席,聚的是情,讲的是礼,吃的是味,品的是文,一道道精致的“硬菜”,便是这情礼味文的完美呈现。
一次好的宴席,离不开大厨大碗大锅大灶大场面。现在农村设宴普遍聘请专业团队一条龙服务,主家只须采购食材交给他们就行。掌勺大厨手艺靠口碑相传,让客人吃得高兴,让主家有了面子,大厨们就油然而生成就感。开席时,主菜依次上菜,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最大程度保持菜肴温度、新鲜和不浪费。城步宴席讲究十大碗,席上用菜以鸡、鱼、肉三牲为主,肉以扣肉为首,配以墨鱼、冬笋、粉丝之类,凑成十大碗或十二大碗。依出菜顺序,一般为墨鱼三丝、红枣炖鸡、猪脚炖海带、扣肉、粉蒸肉、黄焖鱼、酥肉、大片猪肚、大片羊肉、大片牛肉、清炖甲鱼等。腊肉熏鸭制品一般不上宴席。在上正菜之前,要先上些凉菜和糖果花生瓜子之类的。无羊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从排席出菜倒酒开筷,酒过三巡之后,宴席的点晴菜品——扣肉才呼之欲出。扣肉登场时,炮仗适时燃放,主家出堂谢客,礼毕后方可揭盖动筷。城步扣肉,色泽火红,油而不腻,绵软香甜,入口即化,最受食客欢心。这道菜也最考验厨师功力,火候须刚好到位,稍过则软如豆腐,稍短则皮硬塞牙。都说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好的食材加上用心烹饪,再加上筵席上的热闹气氛,往往让舌尖上的记忆久久留存。
宴,也是苗家待客的最高礼仪。有宴必有歌,山歌不断酒不停。城步文化厚重生辉,民族风情丰富多彩,这里是山歌的故乡,人人会唱山歌,个个都是歌手。山歌的种子不仅撒遍这里的土地,也种植在每个人的心坎里。“一杯酒来哎酒又清,双手拿来敬客人,客人饮了我苗家的酒,苗妹我和你心连心。”长龙宴是城步苗族流传千年的饮食习俗。凡有贵客到来,淳朴好客的侗寨阿哥阿妹用隆重礼仪——拦门酒和芦笙演奏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贵宾。“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每家也会出一道菜品,集中摆放在设宴地点,让客人吃得开心愉快。随着时光演变,菜肴种类也不断翻新精美,不变的是苗家和睦合喜的情怀。客人在苗家还可参与体验打糍粑、挤油尖、摇摇舞、舞龙耍狮等互动活动。“一条板凳长又长,阿哥阿妹挤油尖,郎挤妹来妹挤郎,挤来挤去挤成双。”集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挤油尖”,将苗家待客气氛推向高潮,篝火熊熊,兴致浓浓,欢声不断。
魅力苗乡,纯美城步,在这里寻找舌尖上的美味,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