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兰州拉面,长沙臭豆腐,闻名于世。偏隅湘西南的邵阳,有“铁打的宝庆”之美誉,本土米粉也是一枝独秀。不惟乡情所爱,实在是土著人就爱这个味。
米粉的起源,一说是中国古代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生产的类似面条食品。另一说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时候,北方士兵吃不惯南方的米饭,就用稻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增加食欲,比曹孟德的“望梅止渴”来得实在。
邵阳城建2500多年,秦始皇挥鞭水府庙,说明邵阳米粉比桂林米粉的历史要早;刘关张休整古卸甲坊,邵阳米粉糅合了襄阳牛肉面的工艺。邵阳米粉的兴盛,大约是元忽必烈征战亚欧大陆,裹挟部分伊斯兰教的回民兵卒及家属,他们带来了“兰州拉面”改良的米粉加工方式。如现在的回民饭店,苏记、海记米粉等就是元朝军人军属后裔繁衍而来。
那么,邵阳米粉为什么没有常德津市米粉挺进省城撒豆成兵,没有长沙臭豆腐誉满全国“臭”遍神州,归根结底还是邵阳人的“爷们”作派,从来都是人伺候爷,哪来爷伺候人的道理。关起门来是一家人,自己做给自己吃可以,跑到外地伺候人免谈了。好在如今网络发达,分散在五湖四海的乡亲,可以上网“一对一”培训制作、鼠标点击购买,以解乡愁。
邵阳人霸得蛮,制作的米粉粗大,有大器范儿,兼具筋道和嚼劲。邵阳米粉最大的特色,就是条较粗,汤够鲜,味超辣,再配上大片牛肉、油炸豆腐、土生木耳等佐料,让食客大快朵颐回味无穷。邵阳人的脾气,更像这邵阳米粉一样,坚忍、粗线条、筋道有嚼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