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来自一名28岁民间心理学工作者的沉重呼吁。唐偲,新邵坪上人,1991年生,2013年从湖南师大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自主择业在邵阳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目前担任邵阳市家庭和谐促进会秘书长。近两年来,到他工作室接受咨询的人群,超乎寻常地将问题集中在“手机赌博”四个字上,这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动员全社会来遏制和清除这一新的社会毒瘤。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丑陋的东西会改头换面,披上了新的诱人外衣,但不管外表如何变化,其危害社会的邪恶本质永远不会改变。”4月2日下午,唐偲在他的心理咨询工作室里说,“手机赌博就属于此类,而且比传统的聚众赌博更具方便、隐蔽等特点,因此危害也更大,常让人防不胜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唐偲手中一叠厚厚的资料,记载着发生在我们邵阳的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手机赌博故事——
故事一:手机赌博破坏夫妻关系
这是来自双清区的一个故事。
为了结婚,青年张某打掉了自己经营的店面,购买了房子、车子,结婚后就待在家里,靠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妻子赵某的工资维持全家开支。时间一长,妻子叫他去找工作。张某文化不高,干不了体面活,干粗活嘛,又觉得丢面子,因此他内心特别纠结,心情烦躁时就拼命玩手机。不久,在网友的引诱下,他沾上了在手机上打字牌赌博的习气,且乐此不疲。
本想通过打字牌能赚点钱,避免被妻子老说他不出去找工作,可事与愿违,几个月下来,张某就输掉了20多万元。直到债主上门讨债,妻子才知道丈夫一直在赌博。事情暴露后,贤良的妻子赵某没有责怪他,一边耐心劝他戒掉赌博,一边动员家人积极筹资替他还清了赌债。
面对妻子的宽容和信任,张某内心非常感谢妻子,发誓不再赌博。可找了几家单位后,工作都不如自己的意,于是张某又玩上了手机赌博,而且产生了要把过去输掉的20多万元赢回来的想法。在这种不良思想的支配下,张某瞒着妻子疯狂赌博,输掉了就借,借了继续赌,不到半年,就输掉了40多万元。一天,赌了一整天的他在沙发上睡着了,下班回家的妻子赵某看到了桌子上的手机,顺便打开翻阅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到丈夫如此不争气,赵某非常生气和失望,叫醒张某要他说明为什么不听劝告,现在欠下这么多债怎么办?
当时,为人沉着的赵某并没有对丈夫恶语相向,只是显得非常伤心,希望张某能够彻底醒悟过来,不再赌博,外出找份固定工作,稳稳当当过日子。可面对丈夫“不能保证以后不再赌博”的回答,赵某彻底失望。于是,赵某毅然走向了离婚之路,以此来结束将来可能面临的更可怕的噩梦。
故事二:手机赌博影响孩子成长
这还是一个来自双清区的故事。
刘某本来与自己孩子的关系非常好,可自从沾上手机赌博恶习后,亲子关系不再和谐。
做完作业的儿子小林(化名)走到爸爸面前,让爸爸帮他看作业。正在赌博兴头上的刘某头也不抬地对儿子说:“看什么看,待一边去。”儿子小林看到爸爸不理不睬还凶巴巴的样子,悻悻地走开了,心里很是不解平时那么慈祥的爸爸怎么一下子变了样。
接着,小林又连续几天遭受父亲类似打击,从此,小林再也不让爸爸检查自己的作业了,而且与爸爸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疏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林内心深处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信念:爸爸打牌比检查作业重要,爸爸不爱我了。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小林的世界变得不再阳光灿烂,而是充满了拒绝与冷漠。慢慢地,小林的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由爱说话变得沉默寡言;爱动变得安静;热情变得冷淡;主动变得被动顺从……妈妈看到儿子的变化,非常难过,但又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故事三:手机赌博降低工作效率
这是一个发生在北塔区的故事。
李某是某单位的秘书,能写会说,积极肯干,深得领导、同事的喜欢和称赞。可自从参加一次同学聚会,被同学拉入到一个用手机打字牌的群后,李某就一心迷上了在手机上打字牌。为了防止被同事、领导发现自己在赌博,他常常假装解手,在厕所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就谎报家里有急事要请假……总之,为了玩手机赌博,他想方设法逃避工作,结果是,写的材料错别字多了,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文不对题;过去雷厉风行的他变得拖拖拉拉;过去一天能完成的工作变得要两天甚至更长时间……开始,同事、领导大为不解,直到发现他是迷上了手机赌博后,才得知个中缘由。为此,李某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目前,李某正在家人和同事的帮助下,艰难戒除手机赌博心瘾。
故事四:手机赌博导致违法乱纪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市某县的故事。
朱某是某公司的财务人员,由于工作轻松,无事就喜欢玩手机,在他人的带引下,玩起了手机打牌的赌博游戏。开始,朱某小有赢利。尝到甜头后,他越赌越大。很快,他由赢家变成了输家,且越赌越输,越输越想扳本。显然,自己的工资根本抵不了输掉的钱,他就试着打起了公司钱财的主意:他利用自己财务人员的身份,不断从公司套出资金用于赌博。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是包不住火的,不久,终于东窗事发,朱某被司法机关以贪污罪、赌博罪法办。
“以上案件,只是手机赌博危害的冰山一角。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手机赌博对社会的危害不亚于毒品,造成家破人亡的事屡有发生。”唐偲感慨万千地说。
远离手机赌博的心理学建议
如何远离手机赌博?唐偲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他的建议。
第一,要引导群众树立“防赌、拒赌”的心理保护墙。赌博是一种传统陋习,根除这种陋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任何一种陋习的根除,都需要从源头入手,尽管国家的法律法规明文禁止赌博,但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况且赌博的方式(平台)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因此,要遏制赌博行为,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对赌博行为的排斥感、厌恶感、痛恨感,真正树立起“防赌、拒赌”的心理保护墙。
第二,要引导群众充分认识手机赌博会产生不良心瘾的科学性。手机赌博具有催眠作用,一旦染上很难一下子戒掉。大家知道,手机本身是一个发光体,当人们在手机上赌博时,眼睛会一直盯着手机显示屏。这时,进入人眼睛的光是直射光,而直射光进入眼睛,人的左脑在很大程度上会停止工作,即左脑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选择判断能力等都会受到抑制,从而对接收到的信息失去理性分析,而只是感性地接收,类似于被催眠。因此,手机赌博有很大的成瘾性,上瘾后很难一下子戒掉。大家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手机赌博产生一定抗拒力。
第三,要引导群众认识到手机赌博会导致人们对金钱的概念发生扭曲。大家都有体会:当你用现金购物时,会反复计算,甚至多方面衡量这钱花得值不值;但用手机购物时,往往只图一时的痛快,一点按钮钱就花出去了,很少考虑这钱花得应该不应该和值不值得,因为当用数字代替现金时,人们对金钱的概念就发生了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