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5日,清明节,太阳拨开层层云雾照耀大地,市民分别来到市区最大的两个公墓——大祥区雨溪公墓和北塔区大山岭陵园,为已故的亲人祭扫。
当天上午9时许,北塔区茶元头乡大山岭陵园里,陵园工作人员在墓区的各个入口用喇叭宣传禁放鞭炮的限令,倡导市民鲜花祭祀故人。为了提供人性化服务,陵园准备了一些水桶和抹布,免费供有需要的市民使用。墓区内虽然扫墓的人群络绎不绝,但是现场秩序井然。
上午10时30分,大祥区雨溪公墓祭扫人员达到高峰,开园短短4个小时就迎来8000多人次。墓区内人们拿着鲜花、香烛等祭祀用品来到墓碑前追悼已故的亲人。雨溪公墓管理所的22名工作人员化身交通疏导员、安全巡视员和林地防火员,分布在9个片区维持秩序。一队工作人员在门口疏导车辆停靠,严防扫墓群众把鞭炮带上山;另一队工作人员在山上用喇叭宣传文明祭祀的注意事项,并到各个墓区巡查,防止发生火灾和纠纷。
在长沙工作的吴先生清晨带着妻儿开车来到雨溪公墓祭奠已故的父亲。他首先在公墓门口买了一大束黄菊花放到父亲墓碑前,然后用毛巾轻轻地擦拭父亲照片上的尘埃,最后全家人依次鞠躬祭拜。“用鲜花替代鞭炮祭扫故人既美观又环保,同时也能让孩子传承这种文明祭扫方式。”吴先生说。
雨溪公墓管理所所长曾雄洲介绍:“自从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民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许多市民今年清明扫墓自觉不购买鞭炮,用鲜花代替纸钱和香烛,墓区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禁炮宣传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小了。”记者在墓区观察了近半个小时,未听到公墓区域有鞭炮声,用鲜花和花圈代替纸钱祭奠的市民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