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刊综艺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退伍军人“雕”出一片新天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19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刚化腐朽为神奇,边角废料变成“无价宝”
退伍军人“雕”出一片新天地

记者 陈贻贵
崖柏根雕净瓶观音。 陈贻贵 摄
雕刻创作中的郑刚。 陈贻贵 摄
木雕作品《竹与虫》。
香插系列。 陈贻贵 摄
雕刻制作的蜥蜴形神兼备。 陈贻贵 摄
 

3月31日下午,北塔区江北明珠小区北侧,一间毫不起眼的“刚与木工作室”内,店主郑刚正在雕刻貔貅。“这块老挝大红酸枝是红木中的一种,由于硬度高、油性大,雕刻难度大。我做了3天了还没有完成,还要一上午才能打磨好。”郑刚解释道。

郑刚的工作室到处挂着、摆放着他自己创作的木雕作品,种类很丰富,有木雕、平面图浮雕等摆件雕刻系列,有笔筒、镇尺、笔搁等文房用品系列,有茶刀、茶盘、茶叶罐等茶道用品系列以及香刀、香插等香道用品系列。

郑刚今年53岁,是一名退伍军人。17岁应征入伍,在内蒙古赤峰某部服役五年,从事无线电维修和文书工作。郑刚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平时喜欢听音乐、喝茶、弹吉他。

退伍后,郑刚进入邵阳一家房地产公司。有一次,他看到北京一名体育老师制作手工艺品的视频,顿时迷上了。从那以后,郑刚开始在业余时间做一些红木小葫芦、小挂件等。2008年,在一次健身时,郑刚认识了邵阳工业学校的美术老师谢洗,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在谢洗的指导下,他一头扎进了木雕世界,专攻红木小件工艺品创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场上顺手的刀具基本上没有,郑刚就自己动手,买来钢条自己打磨,制作圆弧刀、平口刀、斜口刀和电动刀各种规格的刀头。雕刻有木屑怎么办?他买来玻璃,固定成半封闭罩,打孔、装上抽风管,制作了一个木质工作台。为了能多学习一些根雕技术,他还通过看视频学习,关起门来自己琢磨。有时候摸索整个晚上,也不觉得累。

因为价格高昂,红木主材一般用于大件家具,做小件的手工艺品都是用边角废料。但边角废料有空心、虫眼、疤眼、开裂等不利因素,要随型赋意,把它雕成一件产品,绝非一件易事。一堆烂木头,这些在外人看来没有利用价值,通过郑刚的一双巧手,却可以雕刻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雕刻前,必须进行构思设计,这件把玩件就是根据材质的特点,在烂树上刻出了一只蝉。”郑刚说。

随型创作正是郑刚作品的特色,他根据红木材料的外观、形状、纹理进行创意设计,精心出胚,反复打磨,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每一件都不带重样的。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就是“无价之宝”。经历十余年的积累和多种艺术门类的熏陶,郑刚如今提刀在手,总是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虽是“半路出家”,但郑刚始终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他每天坚持上网学习两个小时以上,浏览中国木雕网,逛木工爱好者、木工论坛,订阅了木雕粉、茶艺等众多微信公众号,自己每天发微信朋友圈、分享作品和木雕心得。雕刻一件作品,郑刚一坐就是三四天,这种恒心与毅力非常人能比。

郑刚的木雕作品在朋友和文房爱好者中已有较大的名气,许多客户慕名而来。目前,已经走上正轨的木雕生意让郑刚对自己的手艺有了很大的信心。“现在很多人为送生日礼物而发愁,我准备创作生肖木雕作品,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郑刚自信地说。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