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市再添23处“省保”单位
泰康“健康百分百D款重大疾病保险”迎春上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9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再添23处“省保”单位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戴鹤 肖清
西洋江镇湖公祠。
全石料构建而成的普照寺。
丹口苗文石刻金鸡湾1号石刻拓片。
南山长征路。
 

本报讯 3月11日,从市文物局传来喜讯,日前湖南省政府公布了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市有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榜。至此,我市共有7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此次上榜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我市在5个类别中均占据一定数目,鲜明地展现出邵阳文化遗产资源类别的多样性和文物价值的多元性。其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成为此次入选最多的类别,共有10处。有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红二、六军团洞口花园会师旧址、洞口县茶铺五七知青农场纪念园、湖南农业大学大寨典型旧址——邵东县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以及6处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这6处分别是位于洞口县文昌街道、高沙镇、山门镇、桐山乡的江口阻击战旧址、位于隆回县花门街道的芙蓉山阻击战旧址、位于武冈市荆竹铺镇的回马山阻击战旧址、位于绥宁县关峡苗族乡的梅口阻击战旧址、位于绥宁县武阳镇的武阳大捷旧址、位于绥宁县水口乡的茶山阻击战旧址。

古遗址入选2处,包括大祥区板桥乡的召伯窑和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的长安营古城遗址。古建筑有9处入选,有位于绥宁县与洞口县交界处的普照寺、邵阳县河伯乡的易氏宗祠、位于洞口县石柱乡、黄桥镇、山门镇的洞口古祠堂群、隆回县西洋江镇的湖公祠、隆回县高平镇的茶山袁氏宗祠和隆回县金石桥镇的天门寺、新宁县清江桥乡的水口李氏宗祠和新宁县一渡水镇的中龙院古民居、武冈市迎春亭街道的石羊桥。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丹口苗文石刻群入选石窟寺及石刻类别,新宁县金石镇的刘长佑墓入选古墓葬类别。

古建筑中,丹口苗文石刻群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发现的古代苗文实物遗存,是集中发现的性质最明、年代最早、类型最多的古代苗文石刻。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勘察,发现有多达92处遗存点,包括苗文石刻、苗文文字、图符石刻、其他石刻及各类建筑基址。其中,文字类石刻多达20余处。这些古代苗族文字符号,是研究明清时期苗族文化发展、风俗习惯和审美艺术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推翻了“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定论,对深入研究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由全石制构建而成的寺庙全国仅有3座,位于雪峰山腹地的高登山之巅的普照寺就是其中之一,极具特色。普照寺建造在高登山极顶,全部青石构件,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加上这里面积狭窄,三面绝壁,高耸九天,凌云欲飞,凡到过普照寺的游客,无不惊叹人类智慧的伟大。

市文物局副局长申小娟介绍,每一处文物都是历史的结晶,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此次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但有助于加强我市文物资源管理和利用,而且对提升我市历史底蕴有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市文物部门将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传承发展,切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