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在一个叫洞口的革命老区,坐落在美丽的洞口。这里峰峦叠嶂,云蒸雾绕。这里不仅是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主战场,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的故乡。洞口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但交通条件较为落后,一直制约着家乡的发展。
在广东生活多年,我思乡心切,却很害怕回家乡,因为交通不便,路途颠簸,耗时太久,非常辛苦。去年,我作为邵阳市异地专家顾问组代表受邀回乡出席第四届全球邵商大会,获悉家乡洞口将正式通高铁了。这要在20年前,一定会有人说是痴人说梦。然而时至今日,这却是真的。
印记中的家乡,千年的古寺,钟声从那飞泉的松尖上苍劲地滚过。湘楚衔接云贵川的湘黔古道,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体验一下乘坐火车的感觉。哪怕只是亲眼看看铁轨是啥样,车厢有多大,火车有多长?这种夙愿一直等到1991年,我从洞口应征入伍去重庆部队当兵,当时去重庆须沿320国道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雪峰山。
因山高路险,为确保安全,接兵部队只得安排我们转道邵阳。叔叔告诉我,我们去邵阳有汽车坐,5个小时就可抵达。而少年蔡锷从洞口到宝庆府考秀才,当时没有车,只能走路。蔡锷走不动了,父亲就背着他走,父子俩足足走了6天才到邵阳,于是有了“子骑父当马,父愿子成龙”的千古美谈。
我们在接兵部队的安排下,从洞口坐汽车折腾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来到邵阳市区。隔着栅栏远远看到火车缓缓开来,听到火车启动时的鸣笛以及跑动时车轮敲击铁轨时“哐当、哐当”的响声,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当时从邵阳到重庆,虽历经了两天两夜,但好奇心驱使我们昼夜难眠。
1992年12月,从重庆回家乡探亲,归心似箭的我,乘火车匆匆抵达怀化,大清早转乘汽车翻越白雪皑皑的雪峰山。爬山公路上,车辆几次险坠悬崖,5个小时的车程开开停停用了一整天,我才饥肠辘辘地回到家。真可谓一人乘车,全家担心受怕。
父亲调侃我说还算快的,想当年蔡锷任云南军都督府都督时,弟弟蔡钟去云南看望多年不见的大哥,沿湘黔古道行走了两个月才抵达昆明。说起家乡行路难,真令人啼笑皆非。
我从部队回到地方后,伴随着南下大潮的脚步,从家乡辗转来到广东发展。当时往返家乡须翻越广东省最高峰的东北部山地——阳山,一路奔波需24个小时才到达。有时碰上汽车抛锚,路途耗上几天也是常事。高速全通后,路途也需10个小时。
虽然家乡交通条件非常落后,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当21世纪第一缕曙光来临,我国的铁路事业已有了飞速发展。然而,火车依然久久未能延伸到雪峰山腹地这片红色的土地。
巍峨苍郁的雪峰山,向世人诉说着它的沧桑。湘黔古道还传来马铃声,盘旋而上的320国道从这里穿云破雾而过,筑成了家乡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而乡亲们难过地说:“是雪峰山天险,阻碍了铁路的延伸。”
四年前,家乡要通火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乡亲们奔走相告,翘首以待。目前,怀邵衡铁路开通后,怀化到衡阳的时间最快将缩短至108分钟。从洞口坐高铁到怀化仅37分钟,到衡阳仅1小时,到广州或重庆也仅需4小时。
如今,一条宽阔的公路直通洞口高铁站,新鲜的泥土散发着独特的芳香。洞口站以蜜橘文化为主题曲,站前广场非常气派。
去年12月26日,男女老少,喜气盈盈。乡亲们纷纷冒着寒冬小雨,结伴来到车站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有的逛站前公园,有的在站前合影留念,有的排队购票作纪念,有的登上列车驶上邵阳或怀化亲身体验。
我也沉醉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感觉心与家乡贴得更近了,心里充满了喜悦。冬天的雪峰山下,没有丝毫寒意,洋溢着一股股春的暖流。
我的思绪犹如列车一样飞驶得很快很远。我想起了28年前第一次坐火车时的兴奋,想起乘汽车雪峰山遇险的往事,想起了前辈耗时逾月来广州求学的辛酸,想起少年蔡锷骑在父亲背上去邵阳赶考的场景……
而如今,高铁开到了我的家门口,家乡步入高铁时代,古道变通途。幸福,就像雪峰山的春花一样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