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云:“河伯岭,起地云,勤劳做事的是原人”。意即河伯岭常年云雾缭绕,当地群众辛勤农耕。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你的气息,因为把你深藏于心,长久地不去翻耕,总以为忘了你的存在。
即便春姑抚你的面,夏风挠你的发,你也是深闺不语,总以为你也忘了我对你的眷恋。
其实互不相忘,在不经意间会想念起对方的存在。就好像浸在骨子里撑起生命的骨髓,都是彼此生命中的沉淀精华。这不,游遍了祖国美好河山的文友们,前些天邂逅了你的原始质朴。因为几句赞美,你便急匆匆地闯进我的梦,有如越存越醇的年份茶,一旦醒来,在活水的冲泡里,香味便氤氲起来,让人精神亢奋。
海拔只有1400多米高,方圆几十公里的南岭余脉——河伯岭,虽然在祖国的千万河山中只是那么小的一点点,可在我的眼里、心里,你便是如此雄伟高大!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河伯岭,我视你是洞天福地,心目中的女神。
河伯岭,山顶有绵延遍岭的野生映山红,山腰有河伯大王庙,河伯庵,山脚有九叠花瀑,而山凹则是飘似仙带的挑盐古道。
每年的五月,山脚的映山红都已花谢成泥,而河伯岭的映山红才开始热烈起来。红的,紫的,蓝的,粉的,白的,你不让我,我更妖你,满山遍岭,在山顶团团簇簇,招蜂引蝶。河伯岭的映山红,品种繁多,层层叠叠的开在海拔1000米以上,野生、树龄高的有上百年的老树,虬蚜盘旋。原来因为花开深山,不为人知。由于这几年驴友的寻访和发布,人们才得以熟知并传散开来,慕名赏花者众多。由于目前尚未开发,游客往往都要自备干粮,上山下山五六个小时都兴致盎然。
山腰的河伯大王庙,河伯庵,以前是人们朝圣的圣地,周围上百里的群众对河伯大王更是顶礼膜拜。现今周围的群众凡佛事便磕求河伯大王保佑平生。因为上个世纪的“破四旧”,只剩遗迹。据说当年河伯大王庙前广场的万人锅便是气势逼人,人气冲天,现在却只能从通往大王庙的青石板路和挖掘出的碑文,去想像当时的盛况了。
山顶的映山红次第掩映时,山脚的九叠花瀑也以它的婉约、精致,和沿岸的花香吸引着游客的脚步。瀑布从河伯岭的山腰——脚盆山,一个状如脚盆的山槽倾泻而下,跌落约40米高的悬崖,声如雷鸣,状若白烈,细珠飞溅,凉意侵人。再往下则是龙湫瀑、珍珠泉,不一而足,一层浸一层,一叠盖一叠,像珍珠玛瑙堆砌在长不过300米的山沟里,而瀑布群的两岸山上,生长着映山红、兰花、刺苞花,花香袭人。而如果有一只或二只的深山虎皮蛙从几十米高的岩石跃入深潭,溅你一身水花,便也溅起一瀑笑声,游客不知不觉便沉醉在这观瀑赏花途中。
穿山而过的古盐道,则是就地取材,由石块砌为宽约2米的石板路,从宝庆府过永州通贵州,既是当时的策马官道,也是当时宝庆人从贵州贩盐回来的救命道。飘在河伯岭山腹中的这段古盐道,精致,平整,路旁小溪流水潺潺,鱼翔浅底,蛙鸣两岸,花香鸟语,修竹茂密,古松苍翠。更有一座凉亭坐在山腰,供盐客并过往的群众纳凉休息。亭内石座分列两侧,座位之间的石座上刻有棋盘,棋子则视棋客而定,可选石子、可折小段的树枝,尽情娱乐,也可歇息乘凉;亭外有一口竹根水山泉,喝来甘甜沁脾。凉亭上方长有几百年树龄的银杏树。银杏树是珍稀树种,最大的一棵树腰围需3个大男人才能合抱,树高约30米,树冠则有10米见方,茂盛繁华,每年结出的果子可入药,可养生,当地人称之为神树。
河伯岭,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满山嫩绿,春意盎然;夏天,绿树荫蔽;秋天,漫山的树叶被秋风染成五颜六色,整个大山成了一幅宏大的写意山水画;冬天,银装素裹,冰花、雾凇,胜似北国,分外妖娆。河伯岭,一年四季,野果飘香。春有野桃,杨梅;夏有桑葚;秋有野生猕猴桃;冬有野生栗子。
如果将河伯岭比喻为一个奇女子,你看她头戴花冠,怀抱宝物,腰飘玉带,脚戏花溪。以她的端庄、秀丽屹立在湘西南的这方沃土,也以她的神秘、富饶矗立在这方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