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 自去年上任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多次提出重塑欧洲的主张。11月6日,他再次呼吁打造“真正的欧洲军队”。11月1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洲议会演讲时对这一提议表示支持。她表示,欧盟应致力于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军队。她同时强调,这支军队不是要对抗北约,而是北约的“有益补充”。
法德两国的此番表态,令欧洲安全防务一体化进程再次受到世界关注。建立“欧洲军”的设想由来已久,那么欧洲军队的组建进程及现状如何?喊了几十年的“欧洲军”这次能否变为现实?最大的障碍在哪?欧洲能否借此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法德欲建“欧洲军”
欧洲防务旧梦再被唤醒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就提出组建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倡议。但当时西欧安全和防务完全依靠美国为主的北约。
冷战结束后,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确立“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为欧盟三大支柱之一。1993年,欧洲国家以法德混合旅为基础,扩展了一支法、德、比利时、卢森堡和西班牙5国参加、总兵力约5万人的“欧洲军团”。然而,由于欧盟在防务上长期倚赖北约,组建欧洲军队进展乏力。
2003年,欧盟国家开始打造18支“欧盟战斗群”,试图将每支1500人规模的战斗群建成欧盟快速反应力量的支柱。但受到指挥决策流程复杂、北约启动快反部队建设等因素制约,“欧盟战斗群”的数量、规模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
近年来,在法德两国的倡导和推动下,欧洲防务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1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防务行动计划”,设立每年50多亿欧元的欧洲防务基金,旨在促进防务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发展;2017年12月,欧盟25个成员国签署防务领域“永久结构性合作”联合协议,在此框架下初步开展17个防务合作项目;2018年6月,在马克龙的号召下,法国、德国、比利时及英国等9国签订“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承诺组建一个联合军事干预部队,迈出欧洲共同防务合作的实质性一步;2018年11月7日,“欧洲干预倡议”签署国在巴黎召开该倡议框架下的首次部长级工作会议,确定了2018-2019年度军事合作主要方针。此次会议上,芬兰也签署了倡议,使得倡议签署国达到10个国家。
“欧洲军”设想能否实现
最大障碍在欧洲自身
欧洲舆论表示,“美国不再可靠”已成为欧洲多国的普遍感受。喊了几十年的“欧洲军”这次能否变为现实?能走多远?
数十年来,欧洲的安全被牢牢地掌握在主导北约的美国手中。但除了美国这一压制因素外,建立“欧洲军”的最大障碍在于欧洲自身内部。
一是作为欧盟“领头羊”,法德在防务问题上各有算盘。法国关心的是能力建设,欲借欧洲平台巩固其硬实力,开的是“小灶”;德国则更看重欧盟范围内的机制建设,张罗的是“大锅饭”。
二是内部协调不易。尽管已有10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政治和军事层面合作的“欧洲干预倡议”,但目前还处于协商和讨论阶段,相关国家对该问题分歧较大。与此同时,债务危机的阴影也使部分欧洲国家力不从心,无暇顾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其当前最大需求。
三是军费开支是个大问题。有专家指出,根据法德目前的表态,“欧洲军”的建立与北约部队并不矛盾,但从现实来看,维持两支安全部队就必须拿出两份军事开支,来保证军事力量的运转。这对欧洲国家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难题。
四是存在众多技术性问题。欧洲议会议员、法国军事专家阿诺·当让以军队的指挥模式举例说,假如有一支欧洲军队,那么对这支军队的使用究竟是采取德国模式,还是采取法国模式?在德国,只有获得联邦议会批准才能派遣军队,法国则是由总统决定。这两种模式截然不同,妥协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欧洲军”最终面临重重限制,成为无法投入战斗只能用于维和的军事力量。
总之,建立“欧洲军”的设想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欧盟防务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洲要实现“自强”,真正掌握自身命运还需迈过多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