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分泌代谢病。病因未明,有遗传因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代谢混乱,各年龄阶段的可发病,多见于40到60岁,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并伴有软弱,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最普遍的方法。
一、血糖检测
1.空腹血糖
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的血糖水平,正常血糖值应该控制在3.9-6.0毫摩尔/升。空腹血糖适合注射胰岛素的人群,通过空腹血糖指数调整睡前胰岛素的用量。
注意:检查前不要停止使用降糖药。糖友无论是检查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应该停药。检查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
2.餐后血糖
对多数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血糖刺激后反应较差,会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血糖水平。
注意:餐后血糖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小时后采血所测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7.7毫摩尔/升。
3.随机血糖
指一天中任何时候的血糖测量,检测意义在于监测到有低血糖反应时的血糖水平,检测应在有低血糖反应的10分钟之内完成,低血糖后机体中升糖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因此应立即测量,若测量晚了,就难以准确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水平。
二、血糖需要多久检测一次?
糖尿病患者多长时间测一次血糖?需因人而异。
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自觉身体不适和有低血糖发生时则须增加监测频率。如果在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时,可每天查4-8次血糖。待胰岛素剂量调整适当后,可以隔两天测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病情和血糖水平都比较稳定,则可隔一周、两周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餐后血糖控制满意而空腹血糖却居高不下,此时应监测夜间12时、凌晨4时和空腹血糖;在一些应激状态下,如手术、怀孕、外伤等都需要增加监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