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去单独采访,交上稿子后,编辑老师说:“小童,你在部队没写过新闻吗?稿子不像那么回事啊!给你半个小时,所有人都在等你。”那一刻,我感到无助和慌张。
我的新闻之路就是这样战战兢兢开始的,我在部队时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喜欢在训练执勤间隙,往军报和杂志投稿。但一来到报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离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的差距犹如一道鸿沟,再举目看看四周同一年龄阶段的同事,通过在新闻界多年的磨砺,早已是中流砥柱,可自己还是一个“菜鸟”。我从优秀作品中贪婪地汲取,向身边同事厚着脸皮取经,渐渐地,我感觉到付出还是有收获的。从刚开始一交完稿子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生怕编辑打电话来说稿子有问题,到后来,居然有编辑老师夸我,会议新闻写得又快又好,那一刻开心得不得了。
但日复一日忙于政务报道,我渐渐有了疲惫感,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一次业务会上,我听到:当记者就是要当好时代风云变幻的记录者,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前面还有这样的高峰等着我去攀登、去挑战。
一次偶然采访市政热线的机会,让我发现一条“大鱼”。由于不少部门职能存在部分重叠,往往当老百姓有诉求反映到热线时,部门之间就相互踢皮球,而热线部门也推不动,这就需要媒体的介入。
说干就干,我接手的第一个“烫手山芋”,就是人民广场臭水横流的问题。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一个下水道牵涉到五六个部门,采访过程也是四处碰壁。最让人气愤的是,一个单位负责人居然以无可奉告来搪塞。那几晚我失眠了,一直在反思怎么寻求突破口。后来苦思冥想后,我觉得向擅长监督报道的老记者请教,求得妙方,先发前期报道,再后续跟进,促成事情解决。
果然舆论监督这一利器发挥了作用,首篇报道见报后第二天,就有部门主动联系我,说事情正在处理。清楚地记得,一年前,三十岁生日那天,我去人民广场做回访,附近居民拉着我的手说:“还好有你这样的记者,为我们老百姓说话。”十一月的街头凉意渐起,但那一刻我的手心是温暖的。
初战告捷后,我又发现人民二巷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上百居民被堵塞的下水道搞得苦不堪言。有老人过路摔到臭水沟里;有清洁工先后两次在此处摔伤,最终丢掉工作;有下岗职工借钱买的一楼房子,被臭水淹根本无法居住,只好挥泪南下打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这次我不再把过多精力浪费在调查哪个部门推诿上,直接在人民二巷扎实采访一天,连夜成稿。《人民二巷的人民呼声》一文,在见报当天得到了相关部门回应,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今年1月30日,我收到了当记者以来的第一面锦旗——“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是人民二巷全体居民送给我的八个字。我会铭记一辈子,并以此为起点,在当好时代记录者的路上继续前行,力争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