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陈贻贵
心脏骤停了,你知道该怎么抢救?异物坠入气道,该采取怎样的紧急措施?10月10日,是第九个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当天,市红十字会、市卫计委、市中医医院等18家单位一起走进市高级技工学校,举办大型科普活动,教学生们如何预防和急救猝死。
警惕猝死先兆症状
今年自助互救日的主题为“识别‘围猝死’,预防公众心跳骤停”。猝死很多人听说过,那什么叫“围猝死”呢?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文峰说,在医学上,“围”是指有前、中、后的发展阶段,猝死是有头有尾的发展过程,完整过程分为猝死前期(先兆期)、中期(进展期)和后期(猝死)。
李文峰介绍,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突发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中国目前有2亿9千万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即每天平均高达1500人。现代医学证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2分钟,2分钟内心肺复苏的生存率可达90%,4分钟内心肺复苏的生存率约50%,在10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这10分钟被称为抢救的“白金十分钟”。
李文峰说,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但也有半数以上在发生前两周出现了明确的表现。患者在发病前两周左右可能出现胸闷胸痛、昏厥、情绪焦虑、失眠、强大的心理压力等症状。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就应保持警觉并及时阻止状态恶化,如自觉休息、缓解疲劳、寻求亲朋好友的关注和疏导、积极进行医疗干预等。
统计数据显示,95%的猝死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当猝死发生后,要保证专业医护人员在10分钟内赶到发病现场,十分困难。因此,第一目击者必须快速反应、立即急救,等待医疗人员到来。
李文峰指出,在安全原则基础上,必须进行就地抢救,不要盲目转运病人。只要抓住时机,掌握要点,即便是不太标准的抢救也会有效。不要把心肺复苏神秘化,认为只有拿到权威的证书才能施救,也不需要过分担忧因为操作给病人带来的损伤。
施行心肺复苏术
李文峰介绍,心肺复苏术是针对病人突然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技术,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那么,如何快速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呢?李文峰说,心肺复苏可以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操作:第一、评估环境安全。首先要查看病人发生意外的现场是否安全,如是否有高空坠物或者其他可能威胁病人和救护者自身安全的危险因素存在。救护者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病人转移到安全的位置进行施救。
第二、识别心脏骤停。对于突发倒地、不省人事者,目击者首先应拍击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病人,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存在不正常的呼吸,如果病人没有反应并且无胸廓起伏等呼吸征象或存在濒死样喘息,即可判断患者为心脏骤停。
第三、启动急救系统。一旦确定患者心脏骤停,施救者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急救系统,即呼叫120。
第四、胸外按压。呼救之后,施救者马上开始30次的胸外心脏按压,然后做2次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当注意:以100至120次/每分钟的速度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深度至少达到5厘米,小于6厘米,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
第五、打开气道。确定口腔无异物(如假牙等),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畅通。
第六、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鼻孔,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向患者口内吹气。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胸廓稍微起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