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长期坚守三尺讲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虽清贫而不失其志,居陋室而不动其心,用知识和信仰点亮学子求知的眼神,用智慧和汗水奏响教书育人的时代强音,用大爱和厚德铸就师德之魂。
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刊发近几年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的先进事迹,希望以这种形式为他们庆祝节日,同时也希望通过他们,向全市七万七千余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道一声:“教师节快乐!您辛苦了!”
新宁县黄金瑶族乡中心学校 昌绍军
2009年,昌绍军同志放弃了在县城任教的优厚待遇,积极响应国家招聘特岗教师到边远农村执教的号召,来到新宁县最为偏远的黄金瑶族乡中心学校任教。九年来,昌绍军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教研教改活动,一方面认真研读教育理论专著,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大胆改革,逐步成为全校乃至全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之一。2016年,新宁县启动湖南省第二批“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昌绍军同志当选为初中语文首席本土专家、初中语文送教工作小组组长。在2016年“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中,他凭借一堂《用不同符号标识法突破文言文阅读关》的创新课,在全县引起反响,受到了省国培办、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从科任教师、班主任,到教导主任,再到新宁县“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初中语文首席本土专家,他的脚印落在了瑶乡的山山水水,他的爱心洒满了瑶乡的每个角落。他将自己的一片赤诚,投入到瑶乡教育之中,他用自己的满腔热血,编织着瑶乡教育之梦,近五年来获得的奖项就达32项,他担任教导主任后,学校连续4年获得全县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创造了边远瑶乡的教育神话。
隆回一中 陈华堂
现年55岁的陈华堂自198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年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37年来,陈华堂始终坚持以德育人,爱生如子。
他教学理念先进,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满意率100%,所教班数学成绩在统考、会考、高考中多次获全县第一。2001年评为隆回县学科带头人,2005年当选为教育学会理事,2011年被聘为县高考(数学)研究员,3次在全县毕业班教师大会上作高考复习指导讲座。作为优秀的数学奥赛教练,他辅导的学生有十二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3人获省一等奖,2人获全国数学奥赛湖南赛区一等奖。
从教37年来,他倾心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得到学生、家长及同事、领导的高度好评,多次获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名师、名校长”“县优秀共产党员”和记隆回县三等功等县级奖励,多次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市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市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市级奖励以及“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荣誉。
邵东三中 陈友林
“做有为的教育人,做有责任的教育,我一定要让邵东三中这辆火车的每节车厢蓄满动力,变得和城里学校一样‘高大上’。”这是初任邵东三中校长时陈友林给自己立下的目标。
在陈友林看来,做校长管理学校就像抽丝剥茧,要理清问题的源头;处理问题,除了要有清晰的办学思路外,还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陈友林倡导:“不让扎实做事的教师吃亏,不让德艺双馨的教师吃亏,不让为学校作出贡献的教师吃亏。”这个让教师不吃亏的“三不”原则,就像一团火,点燃了邵东三中的每一个老师。
为迎接新高考、新课改的挑战,陈友林很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抱团成长,定期开展专业拓展、专业写作、课题研究、备课等活动。在他的带领下,邵东三中的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邵东三中有8位教师成功成为邵东县学科带头人,其中4位教师成为邵阳市学科带头人。经申报评审,数学、德育、体育、美术四个邵东县高中名师工作室花落三中。
作为全省政治学科方面响当当的名师,陈友林个人也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2008年晋升为湖南省中学特级教师;从2010年开始,连续5年参加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并担任政治学科命题组组长;2015年,参加了湖南省“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2017年成功晋升为正高级教师,更是获得了邵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武冈市湾头桥镇龙门小学 邓 欣
欣
“山区小学就是我的根,如果我离开,我觉得挺对不住乡亲们,我忘不了家乡父老对我的期望,就是外面再好,我也要坚守在山区小学。”这是武冈市湾头桥镇龙门小学的邓欣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邓欣曾经有过多次调离山区乡村小学的机会,但每次他都放弃了,甚至带着一家人从偏僻的八合小学来到了更加偏僻的龙门小学任教。为此,邓欣的爱人说他是一头不识好歹的“犟牛”。但就是因为邓欣的“犟”,才让龙门这个乡村小学得以保留下来,没有遭遇到其他村小被撤并的命运,让这个山区少数民族村的孩子读书无需走很远的山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勤的付出总会有回报。多年来,邓欣带领的师生团队每年都被评为全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15年,在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该校取得了全镇10所学校中的第一名,邓欣所任教的四年级语文和科学,都是同年级的第一名。27年来,经邓欣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累计达26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8000余元,创造了偏僻村小的奇迹——所任教的班级没有一人辍学。因此,他被评为“邵阳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邵东县九龙岭镇高桥小学 刘力平
今年44岁的刘力平,是邵东县九龙岭镇一所最偏远的乡村学校——高桥小学的校长。自1998年8月起,一直坚守在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至今已有整整20年。
在这20年里,为了撑起这所乡村小学学生们的上学梦,刘力平承受了太多太多。为了孩子们的上学,他毅然离开怀孕的妻子、病重的母亲,选择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的廻龙小学调到偏远的高桥小学任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吃上一口热饭,他带头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去距离学校一公里外的河里为学校挑水,平均一天要走五六个来回;为了让学生在洪水、暴雨的天气里不耽误学习,他准时赶到河边,亲自背他们过河,放学后又一一把他们背到对岸。
面对年久失修的校舍、破烂不堪的乡村马路,面对穿着破旧的衣服、身材瘦小的学生眼里那闪烁着的对知识的渴望,为改善办学条件,争创合格学校,刘力平十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经常利用节假日,硬着头、厚着脸,奔贵州、上云南,踏破铁鞋,多方联系当地的有识之士,共募得资金50多万元,顺利地完成了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
作为一名山村学校的校长,刘力平二十余年的付出和奉献赢得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上级政府领导的奖励和好评,先后十多次被评为优秀小学校长、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更是获得了“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称号。
绥宁县麻塘苗族乡麻塘学校 李新龙
在绥宁县麻塘苗族乡麻塘学校,有着这样一位教师,年过五旬的他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三十四个春秋。他,就是“邵阳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李新龙。
自从1984年第一次踏上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李新龙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三十四年来,李新龙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即使是生病,也没能让他错过一节课。
对于李新龙来说,他最开心的就是学生们能取得好成绩。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学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2007年与2008年,他辅导的学生在全县中小学数学竞赛中,获得小学组三等奖。2016年精心编排和训练的“国学经典诵读”大课间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016年秋季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李新龙训练的学生获得女子跳高第二名、女子跳远和男子800米第四名。2016年科教系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歌咏大赛,他负责全校教师的合唱指挥、训练,节目获得大赛三等奖。由于工作突出。李新龙荣获县“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 “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新邵县严塘镇小源完全小学 何硕阳
在新邵西北部,在川岩山的褶皱深处,严塘镇小源完全小学就坐落这里。曾经,这里校舍破旧,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既留不住老师,也留不住学生。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何硕阳坚守下来了,他把大爱给了最需要的学生,也把青春献给了最坚实的讲台。
自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30个年头里,一直扎根山区,服务家乡教育。就是担任校长10多年以来,也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
通过不懈的努力,何硕阳的教研教改花园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心理及对策研究》获市一等奖,《挖掘古典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顺利结题,多篇论文在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如今,何硕阳已是新邵县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多次在全县教学研讨会上作示范讲座。
在小源小学16年,何硕阳第一个五年抓基础建设,第二个五年抓质量提升,第三个五年抓品位提升。2015年,小源小学被评为新邵县第一批五所“最美学校”之一。现在,小源学校成了全县优秀的生态绿色校园,鸟语伴花香,四季显翠色,师生养眼又养心。虽是一所小学校,却有多名教师在各类大赛中获奖,教学质量更是一年一个台阶。从2008年开始,综合质量考评每年位居全镇前茅,在全县也排前列,多次获得县教育局的表彰。何硕阳本人先后五次被评为新邵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三次被评为全县优秀校长、“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城步苗族自治县红旗小学 刘银秀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城步苗族自治县红旗小学的刘银秀二十多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在倾注真情中赢得爱戴,在践行科学管理中不断创新,在埋头潜心教学中收获累累硕果。
二十多年来,刘银秀潜心教学、以德育人,洒下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她倡导快乐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次代表城步赴省、市参加教学比武,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科活动,学生个人在国、市、县、校获奖多次;她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其中口语交际课题研究获市二等奖、“亲子活动”课题研究获省三等奖;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县获奖。
除此之外,刘银秀还获得了许多亮眼的荣誉:2007年,她被评为湖南省骨干班主任;2008年,在全省教学比武中,她执教的《有趣的树叶》荣获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教师及县师德师风建设标兵;2011年被评为全县“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2012年被评为邵阳市市级语文骨干教师、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当选中共邵阳市第十届党代会代表;2012年她所带的四(1)班被评为邵阳市文明美德优秀班级,班上的刘天柱同学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美德之星;此外,她还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邵阳县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 吕红件
人性是善良的,人生是苦难的,人格是坚不可摧的,44岁的吕红件诠释着“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的深刻内涵。
9年前,吕红件因长期站讲台劳累过度,慢慢发现自己关节僵硬、脖子已不能转动、背也直不起来,大腿髋关节已不能弯曲,还时不时地作痛。关节疼痛,浑身难受,走路都走不了,一瘸一拐地,有时还需要拄拐杖。经医院检查,吕红件才知道自己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医生说:“你才35岁啊,这病导致的偏瘫是不死的癌症。下半生,你可能基本上就直不起腰了,一定要好好休养。”
困境中,吕红件想到:男人是不能轻易倒下的,男人是不能轻言放弃的,男人是顶天立地的,一生挚爱的教育事业绝对不能放弃,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不能放弃。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强,走出医院,拿着药,拒绝同事领导们提出的换岗位的好意,继续回到教学岗位上,回到他挚爱的三尺讲台。
由于病痛的折磨,吕红件的身体越来越瘦弱,但在他不屈的奋斗下,教学成绩却越来越突出: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所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07年、2008年、2009年、2017年的年度考核中都被评为优秀,获得嘉奖;2008年被五峰铺中心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被五峰铺镇人民政府评为全镇2008年“优秀教师”;荣获了教育系统2017年“县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洞口县石柱乡中心学校 欧阳炎中
从教37年来,洞口县石柱乡中心学校的欧阳炎中始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将德育放在首位,狠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做好班级工作,教育效果显著。他所带班级多次评为文明班级,他被多次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03年、2012年两次被评为“石柱乡优秀班主任”。他因积极参加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及少儿特长培训,取得可喜成绩,于2010年被评为“洞口县校外教育优秀辅导员”。
欧阳炎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他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写作征文竞赛活动,迄今共有30余人次获奖。在新课改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欧阳炎中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主动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武,主持专题讲座,努力构建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
潜心教研,春华秋实。37年来,欧阳炎中刻苦钻研教材,广泛深入研究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学术问题,辛勤笔耕,认真撰写教学论文。迄今,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教学论文3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刊物8篇),获奖论文20余篇,并荣获“邵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邵阳市二中 彭颖红
“学生进步、成才就是我的动力,学生成长就是我的最好的报酬。”彭颖红老师说。
任职于邵阳市二中的她,已经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8年,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27年。在工作中,彭颖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她坚持教书育人,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身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言行堪为表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绩都十分突出,先后被评为邵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市“十大杰出女性”、市直教育系统“芙蓉百岗明星”、 邵阳市市直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彭颖红为人诚实,处事公道,她毫不保留地与同事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年级组和学科组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她每学年都要为本校或市里的教学教研活动上示范课、公开课。经她指导的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学科教学比武省、市级奖励,并成为教学骨干。2016年,她指导的青年教师邓梅在邵阳市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彭颖红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获得了“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记者 刘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