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神滩晚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看图说话
麻雀
秋风中的父亲(外一首)
父亲的血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麻雀

李宏伟
 

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麻雀,是耳熟能详的事物。那时江南的乡村,随处可见它们的影子,用欢呼雀跃来形容,最好不过。

童年生活里,每每放学路上,满眼都是一团团、一簇簇,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的小精灵。它们汇集在乡间小路,农田屋舍,掠食水稻,抑或飞到晒谷坪,直接觅食。只只麻雀落地,蹦蹦跳跳,始终和人保持距离。待人走近,哄地腾起一片云,时而落地卷起一阵浪,时而从这丘水田飞向那块旱地。像大地的舞者,给乡村增添了无限生机,也给农家带来了无限烦恼。

自从有了麻雀,稻田旁边,旱土地里,晒谷场上,又多了一道风景线——稻草人。这些稻草人歪歪斜斜立在各自的“岗位”,专门用来对付麻雀。它们衣袂飘扬,随风而舞,风停既止。聪明的麻雀似乎很快就掌握了它们的“性情”,一番试探后,居然识破天机,稻草人黔驴技穷,最后成为乡野农人用来驱赶麻雀的配角。

“一只麻雀,抵二两人参”。在那揭不开锅的年代,遇上青黄不接的秋冬时节,能够吃上一顿麻雀,也是一种奢望。秋冬交替,生长一季的红薯藤被乡民陆续收割,束缚成一小捆,一字排开晾晒在农家踩楼上,风干后为牲口过冬的储备口粮。这些地方,也成了麻雀们光顾的天堂。北风呼啸的夜晚,二叔带上手电筒,蹑手蹑脚地摸到干红薯藤蔓里,拧开手电一照,依稀可见闭目养神的麻雀。

信手一抓,这些白天反应敏捷的鸟雀,随即成了二叔的“瓮中之鳖”。下雪天,老屋里也成了我们扑捉麻雀的场地。在阴暗的老屋后门口撒上一层米粒,人躲在门后,待麻雀接二连三进屋觅食,人呼地一下窜出去,迅速把门闭上。麻雀们慌乱间上下逃窜,几经折腾,浑身发软。我们燃起煤油灯,用小渔网网住这些“牺牲品”。晚上的餐桌上,又增添了一道珍馐下饭菜。

由于大规模扑捉杀戮,麻雀几近绝迹。肆意破坏生态,导致害虫猖獗,庄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一段时间,麻雀寥寥无几。那些罕见的影子,曾经一度存留记忆的脑海。近些年,生态得到保护,又有麻雀出没乡村的迹象,熟悉而又陌生的小精灵,又重回乡间城镇。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