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神滩晚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又到农家尝新时
有时候,养儿女和养花一样,关心过度了并不能得到好结果。适当放手,才是最好的方式。
“打扰”是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农家尝新时

张华龙
 

又到农家尝新时。小满过后,农家菜园里,一片新意。

青青的辣椒,紫红的茄子,矮墩的黄瓜,修长的豆角,如出浴的少女,坠在夏雨后的瓜藤上,很是热闹、诱人。瓜藤上,一朵朵菜花开出农家生活新的色彩——辣椒花的白,黄瓜花的金,苦瓜的黄,茄子花的紫,豆角花的粉兰。一棵棵新菜让农家小院有了新的味道——黄瓜的香,苦瓜的苦,辣椒的辣。

农家人有尝新和送新的习俗。在那苦难的年代,农家人一年除了过年、生日、尝新和端午之外,一年难得几餐好饭好菜。出新菜之前,农家人的日子几乎是干菜拌饭,不是干梅菜就是干萝卜。吃了大半年的干菜终于可以尝到新菜了,尝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简朴的农家人还会在新菜里放点肉,让菜锅沾沾油,让自己开开荤,意味日后的日子里餐餐有肉吃。

农家人送新,送的是孝敬,送的是新生活的好兆头。每年出新菜时,女婿们总是第一时间将未尝过的新菜送去孝敬岳父岳母,与他们一起品尝新菜的味道、新生活的味道。

每到这时,老人们开始在菜园子里转悠起来。瞧瞧那青青的辣椒,捋捋那修长的豆角,摸摸那胖墩墩的茄子。最后,坐在石头上,默默地望着女儿家的方向。

女婿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带上家人,提一只刚换毛的仔鸭,摘把新出的豆角和辣椒,称一块新鲜的猪肉,提两壶乡里米酒,去岳母娘家送新。村里肉铺的生意一下子好起来,平常舍不得吃肉的也大方起来,专挑最肥的,一刀下去三四斤也毫不心疼。路上的行人多了,山村一下热闹起来。老人也兴奋起来,接过女婿的新菜,额头笑出的皱纹如瓜藤上的菜花。

农家人尝新,品的是春种后第一次收获的甜头,尝的是人间真情。尝新很隆重,也很神圣。记得每次尝新,谁也不敢贸然上桌,只有外婆在堂屋里忙活。外婆洗净双手,小心地倒满酒杯,把筷子搭在菜碗上。虔诚地点燃龛台上的神烛,手捧三株清香站在堂屋门口,朝着天地深深地鞠上三躬,感谢地赐五谷瓜果,祈求家人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愿脱离贫穷,过上好生活。

外婆退至神龛前,再点清香,再鞠躬。心目中,外婆一直很强悍。此时,神龛前的外婆像乖巧的女儿、孝顺的媳妇,是那样毕恭毕敬。神龛前,燃烧着的钱纸吐出红红的火焰,纸灰里冒着青烟,外婆的眼眶里噙着泪水。八仙桌上,辣香的血浆鸭,清炒四季豆,豆角炒肥肉,油爆茄子,摆了满满一桌,菜碗里飘着新菜的清香。

外婆一直坚信:那缕缕青烟一定是祖先的化身,那红红的火焰一定是祖先吐出的舌头,一定能尝到新菜的味道、新生活的味道。外婆总对我说:以往尝新,公公婆婆尝过黄瓜的香,苦瓜的苦,辣椒的辣,却没有尝过肉的味道,血浆鸭的味道。

每次尝新,我总会把好吃的夹到外婆碗里说:外婆,来尝尝新。现在,外婆去了,母亲仍然把尝新搞得像外婆那样隆重,那样神圣。

今年尝新,女儿很不解地问我:爸爸,我们都一年四季吃上新鲜菜了,干嘛还要尝新?我回答:孩子,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