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刊·医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冷热交替 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
康复救助
一封写有24个名字的感谢信
中药渣别急着倒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封写有24个名字的感谢信

贺旭艳 田军
 

“有一种心叫医者父母心,有一种爱叫医者仁爱!一月来,我一直想写,但没写一个字。今天写出来,是感谢!更是铭记!”“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都是最可爱的人……”3月20日,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饱含满满的感激情。

这位叫阳立端的市民在信中一口气写出了24个公开致谢的名字:屈庆元,罗亮成,吴海河,肖体兵,吴健民,曾明,冯健,李玉成,尹福桥,李微为,米先峰,魏智勇,海娜,李敏,罗嫔,刘瑛,刘媛,郑桂菲,阮云珍,唐莎,钟丽,周玲艳,李倩,曾双红。他们都是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的医护人员。

据阳立端介绍,2017年12月6日,其九十岁高龄的母亲朱如英因右股骨颈骨折住进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接诊的主治医师吴健民详尽询问了老人骨折的时间以及进行了何种治疗。得知骨折已有五天且没做任何治疗,他对患者家属略作责备之后,果断而坚毅地说:根据照片情形必须换骨!

换骨对一个九旬老人意味着什么?阳立端感到害怕。但是,在主治医师看来,这是老人的不二选择。“换骨可以让老人恢复正常行走,保障以后的生活自理。不换骨,老人将因骨折疼痛失去自理能力,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给亲人增添很多负担。”而且邵阳学院附属二医院骨科做这样的换骨手术已经相当成熟,没有失败过。

吴健民的详尽讲述给了他们巨大的安慰,而老人也坚定地要求换骨。阳立端和妹妹满含希冀,下定决心。护士刘瑛和同伴们小心地把老人抬到病床上,细心察看了骨折部位,打来热水用毛巾仔细地为老人擦拭身体。主治医师吴健民向骨科主任屈庆元汇报后,很快有了一场会诊。会诊结果,老人有高血糖和急性肺炎,必须抓紧治疗。为了让手术条件成熟,必须使老人身体状态符合手术要求。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屈庆元加强指导医护人员为老人治疗与护理。这一切都落在用心观察的阳立端眼里,让他倍感亲切与放心。

2017年12月12日,是阳立端终生难忘的日子。前一天接到通知的兄妹俩,一大早在手术单上签字。看着他们的紧张模样,吴健民在一旁安慰着:不用担心,一定会成功的!上午8时30分,老人进了手术室。而阳立端的心也从那一刻悬在了半空。焦急而漫长地等待中,大约10时许,手术室出来一位护士,说老人的骨折处骨质有明显破坏,并有浓稠分泌物,术中需急诊检查,待结果出来后才能决定手术继续或中止。

阳立端的心更悬了。不一会有护士出来,邀请他换上无菌鞋进手术室去看看。看到母亲的创口,阳立端极为震撼:原来老人已承受了很长时间的痛苦,股骨颈早已坏死。此次骨折既是偶然又是必然。“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次可以解除老母亲的长期痛苦。”

时间在焦急等待中缓缓行走。中午12时5分,终于等到手术室走出来一位护士。“朱如英家属在吗?手术已做好!”阳立端悬着的心踏实了,泪水也流溢而出。不一会,主持手术的主任医师吴海河换上便装从手术室侧门出来。阳立端立即迎了上去,真诚致谢。“不客气!老人家一切都好,手术成功!放心吧!”吴海河的话深深地印在了阳立端的脑海里。

手术后经骨科医护人员悉心调理,术后第二天老人就能坐起来活动患肢了,第五天就能下床,自己扶着推杖走路了。心怀感动的阳立端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感受:“没有亲历,没有体会,一般人很难理解。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天使般的面容与爱心,真的太难得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