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神滩晚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年夜饭中传家风
雪舞梅俏
等一等,好日子就来了
窗外的风景
舌尖上的春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18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春节

李颂颂
 

春节作为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自然与“吃”脱不了干系,在资深“吃货”眼里,春节怕是与美食节无二。这也难怪,毕竟在春节期间,人们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外,还要延续由来已久的节日食俗。

在广东梅州,我曾吃过一种味道绝美的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客家名菜,与盐焗鸡、酿豆腐并称“梅州三宝”。其虽是名菜,却也是家常菜,好吃且好做,是备受当地人欢迎的春节美食。将五花肉与生姜下锅煮熟后捞出,皮朝下放置,趁热涂抹上一层老抽,再次回锅,用花生油煎炸至上色后捞出,切成均匀的薄片。将葱、姜、蒜末和梅菜细段下入油锅,翻炒至爆香后盛入盘中,上覆切好的五花肉,淋浇上用生抽、老抽、蚝油、甜面酱、豆瓣酱等佐料调制的汤汁,置于蒸屉上蒸熟即可。蒸好的梅菜扣肉色泽明亮,食之肥而不腻、嫩滑醇香,绝对是一场“嘴上流油”的酣畅体验。

听老家在西藏日喀则的大学同学讲,古突是他们年夜饭必不可少的食物。古突又叫“咕嘟”,是一种用青稞面或小麦面揉捏成的球状面团,外观与元宵相似,包入石头、瓷片、奶渣、木柴、糌粑、羊毛等馅料,分别代表不同的寓意。藏历腊月二十九晚上,围坐温暖的火炉旁,各自端一碗热气腾腾的古突,有说有笑地趁热吃起来。大家都格外关注彼此吃到的第一个古突,若有人吃到羊毛馅,大家会夸他心地柔软善良;若有人吃到木柴,大家会赞他性格热情似火;若有人吃到瓷片,大家会调侃他像“小人”般尖牙利齿……一家人喜气洋洋,互相祝福和打趣,节日里的欢声笑语漾满了整间屋子。

在我的家乡山东潍坊,有大年夜吃饺子的习俗。“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过年,吃食里面最少不得的便是饺子。作为面食大省的山东,简直将手工饺子做到极致,单从我们潍坊来看,饺子的种类就算得上五花八门:从外观上辨别,常包的有一般饺、铜钱饺、葵花饺、波浪饺、蛤蜊饺、三角饺、元宝饺、小锁饺等;从馅料上区分,常吃的有三鲜饺、芹菜饺、白菜饺、香菇饺、大蒜饺、酸菜饺、猪头饺等。人们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一块包进馅里,吃到糖饺子,象征日子甜甜美美;吃到花生饺子,代表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饺,寓意早生贵子。值得一提的是,包饺子时,馅料总是要故意多放的。“菜多”谐音“财多”,寄托着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