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年贴“福”的习俗传说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那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姜太公那丑陋、粗俗的老婆也伸手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祖宗”。其中“贴春牌”即是贴“福”字。
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习俗,这种习俗的来历民间至少有三种传说。一是源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传说;一种是“恭王府说”;还有一种是“慈禧太后说”。这三种传说大同小异,都是寄托了一种吉祥之意,意指“福到了”。
在我国历史上康熙皇帝御书“福”字最为出名。这个“福”字在结体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寄寓了“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之意;其中的“田”部不封口,又有“鸿福无边、无边之福”之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流畅自然,又恰到好处,极富艺术性。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此外,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古往今来,不管这个“福”字怎么写,怎么贴,都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福与祈愿。在新的一年里,祝愿祖国国泰民安,福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