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这么早就来练车啊!”我以为我来得早,可没想到李师傅早来了。见到我和他打招呼,他笑着说:“笨鸟先飞啊!”
现在他倒起库来不光有模有样,而且,已经挺标准了,当然,这都是他苦练的结果。不过,刚上车时他的确像只“笨鸟”,方向盘打得乱,车速控制不好,一会儿快,一会儿又停,车子就像喝醉了酒似的“东倒西歪”,急得教练直叹气:“咋这么笨哟!”下了车的李师傅一脸窘状。不过,李师傅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练车很勤快。别人回家了,他还多练会,风雨无阻。他还主动向学得好的学员请教,就这样,这只笨鸟慢慢快起来,并且,后来居上,成为我们中学得最好的。
大学生小白,是只“聪明鸟”。怪不得人家说,学车要趁年轻,小伙子学车就是不一样。教练同样是教点位与操作技巧,我们还得想半天,小白则一点就通。比如,一个倒库,我们得一个多星期才能基本达标,他倒好,一二天就倒得让教练没话说了。聪明、反应快、记性好、动手能力强、悟性高,都让他占全了,这让我们特羡慕。不过,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不足,不太稳重,骄傲,有时还聪明过了头。他就似《龟兔赛跑》里的那只兔子,学车起步时,把我们远远地甩在后面。跑了一段后,他就放松前进的脚步。练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能对他来说,学车太简单了。结果,他第一个去考试,却意外落马。两次机会,一次压线、一次忘记打灯了,败在了细节。
退休来学车的周师傅是只“老鸟”,是我们学员中资格最老的。他的基本功很扎实,技术也挺好。可是,他属于典型的“训练型”选手,练习场上练得呱呱叫,可是,一到考场,技能骤降。上次科二考试,二把都败在倒库上。要知道,训练场上,他倒库可是没问题的,并且,还被教练当作范本。看来,还是败在了心理上。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一到考场,一听到那个语音播报,心里就发慌,一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动作也就变形了。”经过两次失败,调整一个月后,最终,他战胜心魔,一次成功。
每天,训练场上,各种“鸟”汇聚在一起,都在为考证而努力。闲时,“鸟”儿们聚在一起,相互间交流学车心得,或者是聊天说笑,叽叽喳喳,好不热闹。铁打的驾校,流水的学员,菜“鸟”们从稚嫩走向成熟,然后,又扑腾飞走了。不过,又会有一些新“鸟”们,带着好奇与忐忑来了,重复着昨天的故事。